-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盘点那些当过兵能人
盘点那些当过兵能人
前面几期文章中,我们连续盘点了名人明星那些当兵的故事,相对于这些街知巷闻的娱乐明星,看上去名不见经传的退伍老兵,在从普通战士蜕变为全国优秀退伍士兵的过程中,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难创业故事,总结现在的成绩,他们的成功似乎是在遵循着相似的轨迹:是部队,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培养;是战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温暖;是军装,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责任。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
黄作兴,出生于温州市郊的农民家庭,18岁从军,在北京铁道兵部队干了4年,学会了车、刨、铣、焊等各种操作本领,并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机械这个应用广泛的专业,别看学历不高,他荣获的发明奖项和专利可不少,是个名副其实的“阀门王”。
黄作兴的创业精神可用埋头苦干来形容。1985年,他变卖私房,凑了3万元做启动资金,在简陋的民房正门挂出“温州市永中阀门三厂”的牌子,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实验室,因为他利用在这里的大部分时间,研制出了国内处于空白的中压调节型蝶阀。对于一个学历不高的退伍兵来讲,哪里会想到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填补空白做贡献,又怎知研究成果解决了困扰阀门专家多年的难题,更别提因此获取国家四项专利的殊荣了……他唯一知道的是认准目标、反复实验、埋头苦干。通过实践调研制定的目标起初只是为了解决泄露严重、使用寿命短的实际问题,认准目标后,他自行探索、反复试验,经过整整一年的拼搏和50多次的失败,终于取得了成功。凭着这股军人特有的自强不息和知难而上的拼搏劲儿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走遍全国300多家大、中型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不断确定攻克新目标,在2001年到2008年期间,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有三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三项国家火炬计划、一项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10个新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个获省级高技术产品,获得25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著作论文4篇,成为了一个在阀门王国驰骋的“骑士”。
黄作兴的创业路并没有因阀门专利的增多而止步,无论走出多远他都经常回首生命中那段交织着喜悦和汗水的当兵历史。心系军营的他渐渐创造出了军工精品,并在军工领域实现了4项突破、4项首创:2000年,成功研制超轻型蝶阀,应用于野战军前方输油管线,解决了我军工产品长期存在的安装缓慢、量重形笨、造价昂贵等问题;2006年,成功研制真空双向密封蝶阀应用于我军涡轮动力研究领域,解决了飞机发动机、导弹发动机、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等各种发动机大型管线真空双向密封蝶阀的难题,彻底改变该军工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2009年6月,中国首台风洞控制调压阀研制成功,通过总装备部现场验收和省级新产品鉴定,成功应用于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为亚洲最大,我国军用四代战机和大飞机、导弹、宇宙飞船等各种飞行器型体超音速三倍以上的空气流体试验和抗击风洞试验提供了风速误差调节小于1‰的高精确度调压阀门,此项目企业让利1000多万元,出厂价仅是进口阀门的28%;同是在2009年,黄作兴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承担起第四代潜水艇阀门的研制任务,第一批产品已试验通过。
“面包大王”张协旺
张协旺的创业故事似乎有那么一点戏剧的色彩,这源起于1984年到1987年服役期间的一次见义勇为。有一次,在回家探亲的路上,他和战友路过一家西式糕点店门前的时候,看到店内有四个人手拿凶器正在围攻店老板,出于军人的本能反应,他们立刻冲上去救人。事后,老板说用金钱作为感谢,却屡遭拒绝。“那钱不要,就教你们做面包吧!把我的手艺传授给你们。”老板对这几个小伙儿说。张协旺认真学习做面包的手艺,退伍后他就凭着这身手艺步上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资金不足成了阻碍他开店的第一道障碍,仅仅2万元的创业成本急坏了这个在训练场上流血流汗的铮铮汉子,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向未过门的妻子借钱,艰难地在全国铁路大枢纽鹰潭站开办了他的第一家面包店。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不断的创新,小店在创业的第一年就赢利3万元。创业的成功,激起了他的热情,更激发了他的干劲,作为退伍军人的他想带领其他人共同致富,摆脱家乡江西资溪县人民多年以来贫穷的梦魇。可当家人听说他要传授致富技术时,死活不同意,甚至以分家产相逼,张协旺遇到了第二个难题。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家人最终妥协了,他先后带出了300多名徒弟,并发展了4万多名在外从事面包行业的同乡。在他的带领下,不仅自己的食品行业越做越强,由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为现在近亿元资产的协旺总公司,分设四家分公司,进行面包制作和经营,生产食品包装,食品机械,食品添加剂以及果酱和豆沙等馅料,产品畅销华东、西南、东北等省市,还发展了资溪全县的面包产业,年产值约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24元,其中60%来自面包产业,全县人均存款高达12910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中,资溪人设立了7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