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策略.docVIP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策略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策略   摘要:结合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从产品的同质性、游客的可进入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分析了其红色旅游景区的竞争因素,并分析了其区域合作存在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线路、品牌、基础设施和合作机制方面提出了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景区整合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竞合;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841-05   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是构建大区域旅游的重要基础,而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已成为区域内各景点(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开始跳出单方面的竞争或合作研究,从“双赢”或“多赢”的角度去考虑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这主要体现在以空间视角进行的案例式应用研究,如陶伟等[1]以苏南三个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为例,提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苏章全等[2]基于共生理论,从区域旅游功能、产品、大环境、旅游线路和管理部门等方面提出了其竞合模式;孟爱云[3]分析了东北区域旅游的竞合状况及条件,从大旅游品牌和协调机制上提出其竞合发展战略;王雪芳[4]分析了雷州半岛区域旅游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竞合态势及竞争优势,并提出其参与环北部湾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对策;王庆斌等[5]分析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并提出大别山区域旅游“横向合作+纵向开发”的竞合措施。   尽管竞合关系已成为区域旅游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理论层面的研究仍显不足,仅有少量学者从共生理论[2,6]、博弈理论[7]和生态位理论[8]角度进行了竞合模式的探讨,并且案例点的选择多倾向于省际范围内,跨界旅游区更是其研究的薄弱点。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从旅游空间关系上探寻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的竞合关系,以期发挥其资源的互补优势,增强其整体竞争力。   1 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   大别山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行政区划上涵盖了3省、6市(六安、安庆、信阳、黄冈、随州、孝感)、36个县(市),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和全国连片贫困区,红色???游资源极为丰富,其特征体现如下:   1.1 数目庞大的红色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革命圣地,以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三年游击战争及千里跃进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为该地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该区域具有以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以红色歌谣、革命文献、革命事迹、红军标语等为辅的立体资源存在结构,内涵极为丰富[9]。   1.2 品牌响亮的红色旅游招牌   大别山“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红色旅游形象极其鲜明地使其区别于延安、井冈山等其他红色旅游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此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大别山区同时还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民间一般按照1955-1965年获得军衔的将军籍贯人数排名,得名出十大将军县)集中区域,中国十大将军县中大别山区域就占有半壁江山,分别是湖北红安72人、安徽金寨59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其中湖北红安被徐向前元帅题词概括为“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在中国绝无仅有。   1.3 丰富多彩的伴生资源   该地区不仅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还保存着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可谓“红绿古”交相辉映。秦岭大别山褶皱带的地质构造,使得该区域留存着众多山地奇观和森林资源,如天堂寨、龟峰山、桃花冲、薄刀峰、大崎山、四望山等。另外皖西文化、湖湘文化、中原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沉淀,区域中留存着大量的名人文化资源,如历史名人孙叔敖、司马光等;科学巨匠毕昇、李四光等;文坛名人何景明、闻一多等;客籍名人苏东坡等;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   2 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竞争因素分析   尽管大别山在地理上属于一个完整的区域,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及红色旅游产品的同质性等因素,使得该区域的红色旅游景区各自为政,更多地表现为对客源市场和旅游品牌的争夺。本文选取大别山所属三省中红色旅游资源聚集程度较高的湖北黄冈市、安徽六安市和河南信阳市,分析三地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竞争因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红色旅游产品的同质性   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相对集中在湖北黄冈市、安徽六安市和河南信阳市,且从目前的旅游产品开发来看,三地的红色旅游产品大多表现为以革命遗址遗迹、纪念物、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为载体的初级观光产品,大多数景区只是通过静态的展示和导游解说来传递大别山的红色历史文化,产品具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