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县茶叶生产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高县茶叶生产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高县茶叶发展现状,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县茶叶优质安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现状;质量安全;问题;对策;四川高县
中图分类号 F426.82;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25-02
茶叶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茶叶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是,随着高县茶叶市场的拓展,经济效益的猛涨,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商的心态发生扭曲,导致茶叶质量安全开始出现问题,已严重影响高县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1 高县茶叶发展现状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境中南部,地处北纬28°11′~28°47′、东经104°21′~104°48′。全县幅员面积1 323 km2,辖12镇7乡285个行政村,总人口52.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91万人。全县地形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为18.1 ℃,年平均无霜期360 d。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 148.8 h,年积温为4 238.5 ℃,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蒸发量为558.6 mm。
高县自1969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1985年被列为全国商品茶生产基地县,200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名优茶生产基地县,是全国“十一五”规划发展的优质绿茶生产区域、全国茶叶2009—2015年重点区域、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种植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优质早茶生产基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2009年,农业部将高县规划纳入了“川南优质早茶区”。2011年底,高县茶园面积达到1.41万hm2,建成666.67 hm2以上乡镇5个,茶叶专业村26个,茶业产值千万元村7个,茶叶总产量7 265 t,产值45 316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 138 t,产值36 539万元。茶叶生产能力在全省位居前列。
2 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2.1 茶园管理及单产水平低
一是对幼龄茶树(园)疏于管理,缺窝失株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合理剪、采、养的管理习惯;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三是没有实施茶园平衡施肥;四是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没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偏重化学防治;五是采摘时没有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采留结合、量质兼顾、适时采摘。2011年,全县投产茶园平均产量588 kg/hm2,与先进茶区相比差距较大。
2.2 茶叶加工企业效益低
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数量多,但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落后不配套,加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企业无技改开发能力,开拓市场能力弱,经济效益不高。龙头(骨干)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作用还不够大,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茶叶品牌。高县茶叶生产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分散的农户和小茶厂生产经营方式,大多处于“小买小卖”的阶段,市场竞争力弱,由于组织管理跟不上,内部低价竞争和外部抢夺资源的双重压力长期存在,难以形成区域优势。
2.3 生产者投入能力低
农民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茶园作业机械上的投入能力较差,茶叶加工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上缺乏充足的资金,财政投入未建立长效机制,发展后劲不足。
2.4 食品卫生安全较低
部分茶厂的加工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成为高县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追溯保证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3 对策
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田间—茶杯”的始终,应重点抓好以下6个关键方面。
3.1 抓好优质早茶基地建设
抓好基地建设是保证优质早茶生产的基础。因此,在建设优质早茶基地时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采摘、统一加工,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茶叶安全生产。
3.2 加强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包括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以减少药害,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质量。
3.3 优化茶厂改造
茶厂优化改造应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以《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省地方标准为依据,以茶叶产量或面积为基准,进行统一规划,淘汰部分无资源优势或布局不合理的小茶厂,重点改造和建设选址恰当、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加工厂。生产规模以年加工大宗茶30 t或承担20 hm2左右丰产茶园的加工任务为宜[1-3]。
3.4 做好茶叶清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