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农村大学生面临困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当前农村大学生面临困境

论当前农村大学生面临困境   摘要: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突破700万,这给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更是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地域歧视等各种生存困境。因此,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讲,其主体性功能到底能发挥多少,而其主体性转变为客体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哪里,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育公平;农村大学生;困境;对策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一股关于讨论教育公平的热浪,农村孩子该不该上大学多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在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农村大学生面临的种种困境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研究如何解决农村大学生面临的种种困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1、概念界定   1.1 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本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国外关于主体性的研究比较深刻和系统,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哲学开启了主体性之门。现代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去寻求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有两方面的涵义,即活动的主体性和人生的主体性。活动的主体性包括认识的主体性、历史的主体性、道德的主体性和文学的主体性等,指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指人在客体的交互作用中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所特有的属性。   1.2 客体性   客体相对于主体,指同主体行对立的客观世界,是主体的认识和活动的对象。客体可以是自然界,也可以是人本身及其关系。人的主体性是标志人人处于主体地位的那种性质,而作为客体的人和事物则具有客体性。在现实情况中,任何主体都要受到自身客体性的制约,而这种客体性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能动的主体同时又必然地被另一主体规定为客体。主体与客体的确立完全是相对的,人在作为主体的同时总是作为他人的客体而存在。作为实践活动的承担着,人是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而通过环境的改造,人又将自身自己的对象的存在物,成了???对的客体,被赋予了客体性。   2、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观念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直是普通百姓对子女教育所寄予的最高期望。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为培养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需要而设置教育机构。中国早期文化教育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庶人和平民根本没有这种权利,教育实则是为政治而服务的。直到春秋中叶,私学的兴起才打破了这种历史局面,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正迎合了这种历史潮流,隋唐“科举制”的盛行更是激发了庶民教育的积极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至今一直深深影响着国民。   2.2 现实状况决定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逐渐得到彰显,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逐渐走进了国际视野当中。不断发展的局势对我国的劳动者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时也成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动力。   2.3 孩子自主性弱   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孩子只是按部就班的小学、中学、大学完成学业。这些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生活目标不明确,依赖性强。   3、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现状分析   3.1 成绩喜人,数量逐渐增多   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引发了“大学生贬值”和“新读书无用论”的激烈讨论,对于农村孩子是否该上大学出现了各种嘈杂的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农村大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他们的身影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各个岗位上做着不凡的贡献。   3.2 问题突出   (1)农村劳动力流失。大量的农村青年考进大学并选择留在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2)农村人才流失。在国家政策的照顾下,一批批优秀的农村学子跳出“农门”,考入大学,能够考出去的基本都是农村中的佼佼者。大学毕业生大多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农村到城市的单向人才流动导致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农村大学生立足城市困难重重。首先,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农村环境、生活条件等的影响,影响其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大学生立足于城市不能获得生活上的各种保障。   (4)农村大学生生存压力大。   4、农村大学生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4.1 先赋性资源短缺   农村大学生由于被贴上了“农村”的标签,其可以享受的待遇已经既定了,他们能够享受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等就已经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