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效干扰素2b治疗HBeAg() 慢乙肝患者的E抗原或者S 课件
这是一项比较不同年龄发生HBeAg 血清转换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的研究,研究表明越在年轻时获得HBeAg 血清转换的患者,其肝硬化发生率就越低。大于50岁发生HBeAg 血清转换的患者,其肝硬化发生率可高达33.3%。 * * 我们知道慢乙肝的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和再活动期,宿主的免疫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就是要尽量缩短免疫清除期,使患者更多的处于免疫控制期,阻止肝脏病情的发展。 *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和疗效。 * 2010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初治慢乙肝患者可考虑首选长效干扰素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这是一个III期、随机、开放性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剂量和疗程的长效干扰素α-2b治疗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亚洲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估。患者来源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台湾与新加坡共25个中心,试验主要分三组分别应用1.5mcg/kg/week治疗48周、1.0 mcg/kg/week治疗24周和 1.5 mcg/kg/week治疗24周。 * 试验结果显示:1.0 mcg/kg/week治疗24周组和 1.5 mcg/kg/week治疗24周组在e抗原消失率、e抗原血清转化率、HBV-DNA小于20000IU/ml 率方面均无差异;而1.5mcg/kg/week治疗48周组较1.0 mcg/kg/week治疗24周组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 * 结论表明:延长疗程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并不增加副作用。 * 2010年慢乙肝中国防治指南推荐:佩乐能治疗e抗原阳性慢乙肝推荐剂量1.0~1.5 μg/kg qw, 持续48周,具体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个体对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而定。 * * 这是来自香港廖家杰教授的开展的关于派罗欣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的持久性研究,研究显示:172例患者派罗欣治疗结束后6个月至1年HBeAg持续增加,治疗结束后24周HBeAg血清转换率达到32%。并且在起始应答的患者中,86%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年都维持应答。 * 这是一项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S抗原的消失率的研究,应用长效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230例e抗原阴性慢乙肝患者,结果显示第5年的S抗原的消失率达12%。 * 这是长效干扰素α-2b治疗HBeAg(+) 慢乙肝患者的e抗原或者S抗原消失率的研究,研究表明:A基因型患者其E抗原或者S抗原消失率最高,B基因型强于C基因型。 * * 这是现在研究最热的IL28B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该研究显示:AA等位基因型e抗原血清转换率,S抗原血清转换率均较其他等位基因型高。 * * 这是一项来自台湾的研究,干扰素治疗组纳入233例HBeAg阳性患者,接受IFN-a-2a或IFNa治疗;对照组纳入233例HBeAg阳性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获得HBeAg血清转化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低。 * * * * * 这是一项干扰素治疗的HBeAg(+) 慢乙肝患者平均随访8.8年的研究,研究显示:与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相比,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HBsAg清除率更高,提示HBeAg血清学转换可带来更高的HBsAg清除。 * * 临床上,HBsAg清除是最接近治愈的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HBsAg清除成为更有价值的治疗终点。干扰素类药物除了直接的抗病毒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动机体细胞免疫实现病毒清除。因此干扰素类药物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停药后疗效相对更稳固,并且可能出现治疗后的HBsAg血清转换。该研究表明HBeAg消失的患者其HBsAg的消失率亦明显升高。 The 5th Dit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 改善远期预后 成军 医学博士、工商行政管理硕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中文幻灯制作:同济医院感染科 郭威医师 (幻灯经讲者确认) HBsAg (+) 7.18% Anti-HBs (+) 50.09% 1-4 0.96% 1-4 71.24% 5-14 2.42% 5-14 56.58% 15-59 8.57% 15-59 47.38% 98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3000万 慢性乙肝患者 2006年中国人群HBsAg携带率的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件——剖视图.pptx VIP
- TEAC V-970X_R-919X三磁头卡座维修手册.pdf
- 03S402 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docx VIP
- 体例格式6: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7学习任务分析表.docx VIP
-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版).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pdf VIP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提纲详细版 .pdf VIP
- 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pdf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