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ET理念在偏瘫的应用
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 福建省立医院 莫国清 zheng19888@ SET概述 SET训练是指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 通过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 从而提高神经- 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的一种训练方法[ 1] 悬吊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对受伤战士进行肌肉放松的治疗过程中, 并逐渐形成其在运动、康复领域独特的治疗体系和理论体系; 悬吊训练已被用于康复、预防损伤和提高竞技成绩的训练体系中,它的成效获得了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在康复训练方面, 悬吊训练以“弱链接”为其理论突破口、以躯干和四肢局部稳定肌为其训练切入点, 形成了其独特的训练体系特征: ( 1) 训练器材简易可控; ( 2)强调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负荷效应; ( 3) 训练方式多样 开链、闭链; ( 4) 以局部稳定肌为其训练重点, 并强调对于整体运动肌的训练, 以达到整条“运动链”的有效运行; ( 5) 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 强调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诱发; ( 6)遵循渐进抗阻的训练原则和以闭合链运动为主的原则, 达到逐步恢复的目的[ 2]。 [1]于红妍, 李敬勇, 张春合, 周宇. 运动员体训练的新思路 核心稳定性训练[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23( 2): 57- 58. [2]孙景召. 悬吊训练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分析[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1) : 74- 77. 训练理念 作用机制 训练方法 训练理念 Gray【1】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 指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 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 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 National Acade- myof Sports Medicine)认为, 功能性训练包括那些涉及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美国运动委员会(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指出功能性训练是训练动作的活动, 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 1在解剖位置上, 强调躯干部位和各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 2在生理功能上, 强调稳定和平衡, 强调辅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拮抗肌的适宜对抗作用*, 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 *研究表明,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协同活动的锻炼是较理想的康复和损伤预防训练 [2] 。 [1]Gray. E fficacy o f low load resistive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functona l class II and III [ J]. J Rheumato ,l 1997, 24( 8): 1531- 9 [2]Christopher J.Standaert.Core Stabilization for Low Back Pain and Performance. Sports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1;27(2):92-98. 训练理念 3作用上, 是一种“柔性力量”, 它并不直接提高单块肌肉的收缩速度或力值, 而是通过肢体稳定性的加强, 主动肌与辅助肌、拮抗肌之间协作能力的提高, 以及神经- 肌肉支配能力的改善, 提高一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 以及整套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和流畅程度, 最终达到提高多块肌肉参与完成的整体力量的目标。(在生物力学领域中,如果把身体的各个部分划分成一个个的环节,当人体在运动时,身体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就好比一条运动式链条,若其中任意一环出现问题,整体的运动表现都会受到影响)。 作用机制 “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 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 “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 Panjabi[4]于1992年 提出了“三亚系模型” 该理论指出, 脊柱稳定 性的生理机制涉及三 个系统: 被动亚系、主动 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 。 [ 4] Pan jab iM M. The stabilizing system o f the sp ine, Part I,Function, dysfunction, adaption and en- hancem en t[ J]. Spina l disord, 1992, ( 5) : 383- 389. “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被动亚系(骨骼韧带亚系) 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 主要由锥体、椎骨关节突、关节囊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准备知识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doc VIP
- 2019款林肯航海家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财务管理培训之财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T课件共29张PPT).pptx VIP
- 河北高职单招考试二类单招联考文化试题.docx VIP
- 宅经.pdf VIP
- 金川公司社招技能操作人员考试题.pdf
- 暴雨洪水计算表格.xls VIP
- 年产8万吨乙酸乙酯生产车间的设计论文.docx VIP
-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默写专题训练---看图填诗句类默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