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不一样-回龙国民中小学.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应该不一样-回龙国民中小学

迴龍國中小九年級團隊分享 100.11.22 《教育應該不一樣》簡介 書名:教育應該不一樣 作者:嚴長壽 出版日期:2011.4.28? 出版社:天下文化 報告大綱 一、成大教授景鴻鑫痛徹心扉的領悟 (一)父子嚴重的爭執 (二)兒子出走的絕交信 二、家長的盲點 (一) 繼續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分數、名次,拼命考上明星學校 (二) 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 三、討論與對話 (一)菁英家長與放任家長的教育態度 (二)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場的衝突 (三)未來展望:適性適所與十二年國教 前言( 教育理想 ) 嚴長壽於2010帶著無可救藥的使命感與對台灣教育的關懷求見教育部長,不過看見教育部長心神不寧的眼神,還要開下一個會。嚴長壽驚覺又做一次「豬頭」(他自言:豬頭是他和好友的對時政方向偏差,知其不可為仍然設法提出建言,事後卻如夢初醒的自我調侃之語)。 他並不諱言他並非受過正統教育,沒有教育專業研究背景,不過憑藉著對台灣年輕人的愛之深,責之切,明知未必可以有所改變,但帶著天生的使命感他願意再做一次豬頭。 Chaper01醒醒吧!家長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梁,社會更需要腳踏實地、堅守崗位、熱愛工作的螺絲釘。(職業無貴賤) 以愛之名,父母無意間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醒醒吧!家長,你可能就是扼殺孩子天賦的頭號殺手,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 (父母可以期待子女平凡但不平庸,即使職業卑微、但人生富含意義,大膽放手讓孩子發掘天賦、找到自信的動力) 成大景鴻鑫教授痛徹心扉的領悟 (一)父子嚴重的爭執 「你這樣的成績,申請不到好學校。」「那又怎樣?」…... 「你就這麼沒出息?你想一輩子端盤子?一輩子出賣勞力?」……「如果我十年不回家,你會怎麼樣?」 家長只問成績,長年打罵羞辱,積怨日深,孩子最後遠走高飛。而一封絕交信更讓景教授由震撼、流淚到深切自責、懺悔。 成大景鴻鑫教授痛徹心扉的領悟 (二)兒子出走的絕交信 「你總是說有多愛我,但是在我印象中,你一見面就會說,我為何不照你的話做,還會說,你這樣子未來會好糟糕……,我想到就噁心。真的噁心。……我就想不透,一個人,可以在口口聲聲說愛一個人的同時,已毀滅他們信心、自尊、情感為樂。就像描寫中國傳統家庭的電影一樣,父母總是以對小孩的責罰還表示對小孩的愛。或許你認為很正常,沒有甚麼不對。但你可否想過,在小孩心中是什麼感想?......」 成大景鴻鑫教授痛徹心扉的領悟 (菁英家長的迷思:分數代表一切、明星學校=美好前途,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 反思: 孩子不是家長的複製品,應是獨立個體,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們可以引導並非規定。 二、家長的盲點: (一) 繼續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比較分數、名次,拼命考上明星學校 對分數、名次的執迷,助長補習的盛行,補教老師「以技術的捷徑,教學生得高分」但甚少啟發的教學。在學業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容易自暴自棄。 一位考生曾說「我的人生在國中就已經失去了」,點出傳統升學的篩選方式是以智育成績為標的,導致考試領導教學的弊病。「我們應該從未來的眼光審是現在,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來框架未來」 二、家長的盲點: (二) 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 許多家長將自己一生達不到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未來能有高薪、知名大公司服務……的「成功人生」,在職業上搶搭主流或所謂的「趨勢」。菁英家族的孩子被鼓勵朝醫生、科學家、工程師、法律、金融發展。 家長盲目的要求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不管願不願意,有可能埋沒他們的一生。 三、討論與對話: (一)菁英家長,過度的干涉孩子的人生,很重視成績,升學以及未來;放任的家長,不在乎孩子在學校學習狀況,對於未來也是讓他們自由發展。 李安,大學聯考落榜兩次:「所謂升學主義、考大學,除了培訓基礎知識與紀律,對我毫無意義」 在放任的家庭中成長孩子,擁有基礎知識是與紀律嗎? 三、討論與對話: (二)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場的衝突:多元入學何時才能成現教育理想能適才適所?各項專業職能何時才能平起平坐? (三)對十二年國教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是否升學壓力減輕?如何達成公平機制?如何讓擁有多元智慧的孩子如願升學?12年國教之後呢?是否要考慮現實社會中的就業市場?(如體育人才、藝術家……)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