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音乐“信仰”的重要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传统音乐“信仰”的重要性.doc

论传统音乐“信仰”的重要性 论传统音乐“信仰”的重要性 福建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乐、郎君乐。现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泉州、厦门、漳州、台湾等闽南语系地区,并随着当地华人华侨传播至: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及香港、澳门等闽系华侨聚居地。成为当地华人华侨寄托乡思,联系乡情的重要文化载体。?   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大学民族音乐学院搜集世界各洲民间音乐加以比较研究,其结论是:“中国的音乐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而中国音乐之中则以南音为古。”[3]作为如此古老的音乐,经历了历史的无数更迭变迁,为何能够不被历史的黄沙所掩埋而能流传至今且保留得如此完整其中还保留了许多唐、五代著名的诗词作品,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刘禹锡《陋室铭》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另有许多宋元南戏早已遗失的剧目,如《王焕》中的名曲《杯酒劝君》等。国际著名汉学家、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先生与上世纪80年代末所发现的,藏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刊刻于十七世纪初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之图书。其中《钰妍丽锦》中收录的《百花赛锦》中的散曲《盘山过岭》、《拙时无意》等曲目至今仍在南音中广为传唱,足见南音历史之悠久。翻阅大量史料,或许因为职业的原因试图通过正如黄翔鹏先生于1993年为陈美娥先生《中原古乐史初探》[4]作序的一种态度,黄翔鹏先生在序里提倡了一种开放的,富有包容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强调感性与直觉的史学方法来对南音的乐神崇拜作一种探索性推测。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学术上还没发现任何关于此方面的论述,希望抛砖引玉,共同推进该课题的进展和完整。?   现在,当你走进任何南音社团或馆阁,你都会发现在社团供奉的神位正中都供奉着一位手执弓弹、风度翩翩的神祗,南音人奉为乐神祖师,孟府郎君。该神祗究竟有何来历?晋江人刘鸿沟在其1953年出版的《闽南音乐指谱全集》[5]“孟府郎君考”中为我们作了如下注解:“旧五代史孟昶传云:孟昶,初名仁赞,字保元,弟仁执、仁裕、仁操,其先皆刑州龙岗人也。父知祥,母李氏。唐天佑十六年已卯十一月十四日生昶于太原后唐同光中,庄中以知祥为成都尹,节度西川,昶携妻琼华长公主周氏随母从知祥入蜀。庄宗崩,明宗立,知祥乃训练兵甲,阴有亡蜀之志。长兴元年,举兵反。明宗崩,知祥遂称帝于蜀,国号明德,册昶为皇太子。知祥卒,昶袭位于明德五年,改元广政。宋乾德三年春,太祖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等率兵讨之,王师平蜀,诏昶举族入关,御崇元殿,备礼见之,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是岁秋封秦国公,越七日寻卒年四十追赠楚王,谥号恭孝。”以上文字让我们清楚地知晓了孟昶的历史身份,那他又是如何把与南音这一古乐有所交集,并让南音人世世代代奉为乐神祖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佐证:?   一、音乐源流?   南音到底始于何时,现已无文字可考,但从其乐器形制和音乐特点,我们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乐器形制方面?   汉《相和歌》中描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方式至今唯保留在南音当中。现存文物佐证有: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汉代:“执拍板者”砖雕;[6]1995年由陕西西安出土的唐“执拍板者”演奏陶俑;1963年由河南焦作出土的金击节陶俑;等等敦煌壁画第112窟中唐时期南壁乐舞图左下人物;榆林窟第10窟,窟顶西披元代伎乐天图中执拍板者等等;南音中横抱琵琶的演奏方式是我们在大量的古代艺术作品中能经常看到的,如敦煌壁画、《韩熙载夜宴图》等,但到今天唯有南音将其四弦横弹的演奏形式保留下来;南音中的二弦与秦朝时期的奚琴相似度之高,其“反插”的弦轴、音位、琴筒几乎一样,足可证明其同源。;更有南音中的洞箫与唐朝时期传至日本的尺八更有着不解的渊源……?   音乐特点方面?   南音中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其古老的记谱方法以“X、工、六、思、一”五个音符对应“宫、商、角、徵、羽”;且在南音中有一个特别的文化现象是当今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在南音中竟然没有任何一首作品留下作者姓名。纵观南音中所有典故出处皆出自民间所流传的故事,如描述才子佳人的《西厢记》、《陈三五娘》,亦或描写家国情怀的《昭君出塞》、《朱弁》及大量的闺怨题材散曲,南音曲词结构之严谨,曲牌之丰富在中国的音乐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座豐碑式的建筑。这也印证了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源于民间,而在官方的平台上才能达到一定的历史高度的观点。同时也符合古人“天子有德,臣工作乐,乐归天子”的思想,要不然在南音中就保留不了流传千年的唐大曲遗风,燕乐留影了。?   以上两方面证明了南音的古老,她发源于古中原。?   二、历史勾陈?   《五代史》孟昶传“孟昶,字保元……工声韵,善骑射……”史家如此评价一位帝王,说明这位帝王或许在治理国家上并不一定是位合格的君主,但我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