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选读件为政节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经典选读件为政节选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周有普遍之意,则君子有普适之德,无偏狭营私之利。孔安国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皇侃疏云:“周是普遍之法,故谓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耳。”又引用孙绰说:“理备故称周,无私故不比也。”后来朱熹注解曰:“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然周公而比私耳。”在《程允夫》中又引申为君子容众的一种境界。“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此之谓周。溺爱徇私,党同伐异,此之谓比。”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由,孔安国注:“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由字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诲,《说文解字》:“诲,晓教也。” 女,平等之称,第二人称。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孔子对子路此一番教诲,原有背景。《荀子·子道篇》: 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女。奋於言者华,奋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朱熹说:“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未知以为知者,故孔子告之曰我告汝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弊,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这里把上文“知之之道”和下文“知也”都解为“知道”,进而引申出“不自欺的知”和由此可能获得新知的道理。虽然曲折这一点,但是体现出循循儒者,教诲深切的意思。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刘宝楠正义引郑玄注:“或之言有人,不显其名,而略称为或。” 施,杨伯骏注:“延及。” 有政,有字无义,加于名次之前,这是古代构词法的一种形态(杨伯骏)。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包咸注:“或人以为,居位乃是为政。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辞。友于兄弟,善于兄弟也。施,行也。所行有政道,与为政同耳。” 皇侃疏:“惟孝,惟孝尽于孝也。” 范宁云:“夫所谓政者,以孝友为政耳。行孝友则是为政,复何者为政乎?”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这一段话,说出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理解。 前人的理解,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认真履行孝友之道,遵守这些伦理道德的规范,虽然不是在位行政,但是,从小的方面来说,必然会对当时的政治产生良好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这就是为政的一种内容。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实际上,孔子理解的政治,并不是一种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其内在关系的运行,而是社会的伦理结构及其内在关系的运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权力关系是三位一体的。因此,政治的目的,是实现伦理的圆满。因此,对一个人来说,完善其伦理道德,就是一种政治。在位行政,为政以德,最终的目的也是要全社会完善其伦理道德。行政的主要方式,就是伦理教化。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安国云:“言人而无信,其余终无可也。” 大车,包咸注:“牛车。” 小车,包咸注:“驷车也。” 《儒家经典选读》 《为政篇第二》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包咸以为“輗”乃大车“辕端横木以缚轭者也。”“軏”为小车“辕端上曲钩横者也。”朱熹沿用此意不改。凌涣《古今车制图考》云:“大车鬲以驾牛,小车横以驾马,其关键则名輗軏。辕所以引车,必施輗軏而后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关键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