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院士黎介寿人生密码
院士黎介寿人生密码
那一年,在隐约可闻的枪炮声中,他选择留在大陆,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那一年,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里,他随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
那一年,在病患孩子绝望的眼神里,他将事业锁定在冷僻的“一根肠子”上;
那一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8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问诊、查房,指导学生为患者做手术……
他是黎介寿,一位从军50载的共和国院士、一生都在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战的战士。
清晨,金屑般的阳光透过法国梧桐的枝叶,撒落在南京中山东路上。穿行而过的车流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黎介寿院士像往常一样,缓慢但坚定地走向那座四层高的红砖青瓦的病房大楼。这是中国第一家国家创办的西医院。从1948年起,青年黎介寿就行走在这里,从黑发走到白首;从一位普通的外科医生,成长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亚洲之最”、“国内首例”的医学大家。
用户名:党员
密码:“一个人要想成功,在于起点,更在于转折点。”
验证码:1979
1996年,黎介寿院士到97医院会诊一个枪伤的战士。临行前,学生李玺为了表达心意,想买一件皮衣送给老师御寒。一向敦厚温和的老师说:“原来国民党蒋介石卫队都是穿皮衣,我最恨穿皮衣的人。”这样的回答令李玺震惊不已。
其实,了解黎介寿的生活履历之后,就能理解为何他的反应如此激烈。黎介寿人生的坐标系上波谷波峰起伏不断,他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牵系在一起。1937年日军对华侵略战争全面展开,国家动荡民生凋敝。同一年,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去世了,黎介寿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长沙的文夕大火烧毁了他就读的学校,去中央医院实习前因为买不起要求穿的西装他和弟弟不得不去卖血。
1949年在人生的关口,黎介寿选择留了下来,这成为黎介寿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岁月是一把刻刀任意更改着时光和容颜。在黎介寿院士的记忆中,4月23日清晨的一幕,仿佛一幅画永远刻在他的生命里。
“我推开窗户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呆住了:就在现在???院所在的中山东路马路两旁,睡满了穿着单衣、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装备、服装很差,但是纪律好。这与几天前还在住院的那些打人骂人的国民党伤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种为新中国建设出力的愿望,在黎介寿的心里扎下了根。1949年底的冬夜里,黎介寿辗转难眠,凌晨起来一气呵成写好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是中正医学院毕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直没得到批准。
“文革”期间,黎介寿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撤销科主任职务,关进牛棚,后来又下放到皖西农村改造。上级规定他,一不许带药,二不许暴露身份。在那个极度缺医少药的年代,很多老百姓都是小病扛着、大病等死。一次,他看到一个农民得了肺脓肿,做医生的职业操守让他不能不管。没有医疗工具,他就用鱼腥草为他治疗,三天就好了。公社书记知道了他是一位医生,就让他帮忙培养赤脚医生。14个月的农村生活中,黎介寿白天带着他们做动物实验,晚上大家一起去捞鱼,农民的淳朴和尊重令他精神上甚是愉快。离开时,黎介寿为当地培养了8名赤脚医生,其中有一位还当上了当地医院的院长。
“与患者的生命相比,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黎介寿对患者的情义感动了乡亲们。一次,到一位老乡家吃“派饭”,黎介寿饿极了,三口两口扒到碗底时发现,碗底竟埋着两个鸡蛋。在柳树叶、玉米芯当饭吃的年代,两个鸡蛋不知道有多金贵。黎介寿眼眶一下子红了:“只要为人民做事情,人民就会记住你。什么时候为人民做好事都不会错。”
又过了几年,收音机里传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激动人心的消息。这一年,黎介寿54岁。他郑重地提起笔,又写了他人生中的第27份入党申请书。1979年3月,黎介寿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光荣地站在了党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为了这一刻,他整整追求了30年!
用户名:战士
密码: “选择这身军装,就选择了战斗与奉献。”
验证码:2006
作为有50年军龄的老战士,如果见到战友,黎介寿依然会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南京总医院政委陈忠良说:“黎介寿院士的军人品格体现在服从命令听指挥上。从不因为他是院士、是专家而打折扣。”黎院士两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汶川地震等各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也是冲在一线。
在黎介寿眼里,“人民军医,医的是生命,担的是使命。”当他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外军将战伤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战场医疗救治,提高战伤救治效率时,他暗下决心,要研究出适合我军实际的战场救治新模式。经历过战争的黎院士知道,应对危重战创伤,传统处理办法是“一包、二缝、三锯”,争取首次手术解决问题。一天一个野战医院外科手术多则几百台,某些“彻底”的手术使伤残率居高不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