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课件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案例;案例;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和伏羲画入卦……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丞夭亡(〈〈帝王世纪〉〉“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通鉴外纪〉〉的记载。这些虽然是传说,也反映了人类早期医疗保健活动的一些事实。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到,在古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目的是为了使人了解药物对人的利弊等在医德方面的要求。;(二)形成时期 殷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思想家们侧重于人性、自然方面的探讨,为医学伦理思想注入了活力,医德理论和实践显现出传统医德的基本轮廓,医德思想体系已初步形成。 儒家:仁 《黄帝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战国时期扁鹊:六不治 ;医乃仁术;(三)发展时期 秦汉至隋唐时期 ;东汉名医张仲景、华佗医术精湛,品德高尚。 东汉时期形成的《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其中载有许多关于医德方面的论述。《内经》在疏五过论、征四失论和师传篇等文中对医德作了专门的论述。如征四失论指出,医生之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内外相失,故时疑殆。这就是说医疗事故或差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之外,还决定于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其实质就是医德问题。 ;孙思邈;孙思邈医德学著作《大医精诚》;《大医精诚》;(四)相对完善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张杲《医说》、陈自明《论医者更易良方》等,对医德规范有具体而详细的论述。 明代龚廷贤首次提出:“一择名医,二肯服药,三宜早治……” 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提出 “六大失” 、 “六不治”,确立了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二、中国古代医德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林则徐、何其伟《救迷良方》 孙中山:医亦救人之术;讲“仁爱” 中西汇通派:施金墨、恽铁樵、张锡纯 1932年6,我国医学伦理学先驱宋国宾在上海出版了其主编的《医业伦理学》 这时期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突出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色。 ;(二)中国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 祖国优良的医德传统;孙思邈与中国的医学人文思想;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 二、孙思邈与他的医德学著作《大医精诚》 ; 三、孙思邈与中国的医学人文思想; 第二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古罗马医学道德;古印度医学道德;阿拉伯医学道德 ;二、国外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发展;;1803年托马斯.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一书的出版,突破;了医德学阶段仅有的医患关系的内容,引进了医际关系,即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与医院的资助之间的关系等。 1847年,美国医学会成立,制定了医德教育标准和医德守则。 1884年,在瑞士签订了万国红十字会公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敌对双方保持中立性原则,成立战地救护和战俘救护的组织机构。 1949年,61个国家在日内瓦,订立了《关于保护战争受难者的日内瓦公约。; (二)国外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1968年8月,世界医学大会第22次会议,于澳大利亚悉尼召开,通过《悉尼宣言》,确定了死亡的道德责任和器官移植道德原则。 1972年10月席十五次世界齿科医学会议在墨西哥举行,通过了《齿科医学伦理的国际原则》,作为每位齿科医生的指南。 1975年10月雇东京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了《东京宣言》,规定《关于对拘留犯和囚犯给予折磨、虐侍、非人道的对待惩罚时,医师的行为准则》。 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通过了关于精神病医生道德原则的《夏威夷宣言》。 2000年,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通过了《生命伦理学宣言》。 以上这些文件,都从不同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国际性的医学道德原则。;近三四十年,生殖技术与生育控制问题、死亡标准与安乐死、优生学与缺陷新生儿处理问题、医疗资源分配与使用问题等,使传统的医学道德陷入了困惑。 生命伦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于美国并发展至今。 1971年美国的波特在《生命伦理学—通往未来的桥梁》一书中首次使用“生命伦理学”一词,并定义为:用生命科学来改善生命的质量,是“争取生存的科学”。 1978年《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给生命伦理学的定义为“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21世纪,健康与健康伦理 国际伦理学主席把这个阶段称为人口健康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