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系视角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关系视角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基于关系视角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摘 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较多的受到国家政策及其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资源导向和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基于2002-2012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2003-2011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金额数据,在经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从“关系”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系统、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和区位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区位分布、产业分布、投资模式和企业所有制方面都相对集中,但都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与东道国之间存在密切的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关系视角;区位分布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4.00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更是加快加深了其全球化进程。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席卷全球的同时,中国大陆的企业和资本也逐步成长起来,越来越多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向世界输出资本、劳务甚至技术。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1]。   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大部分研究是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的市场导向、资源导向、战略导向和效率导向[2],从东道国发展情况、区位特征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包括对东道国自然资源、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生产成本等因素的研究[3-5],或者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投资政策出发进行研究[6,7]。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不止这些,也有研究强调制度环境的重要性,指出要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8]。除了政治关系以外,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同样也会对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9]。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关系”视角的研究刚刚起步,它将是继区位视角和政策视角之后又一个解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视角。但是,目前没有文献从“关系”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2003-2011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金额数据,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系统、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和区位分布特征。同时,本文将经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经济地理的“关系转向”相结合,试图从“关系”视角,用中国与其东道国之间的政治、社会、经济关系来解释近年来中国企业和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   1 “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主要从跨国公司投资理论引申出来,并吸收了区位理论、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以及外资区位选择[10]。其中,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为市场导向型、资源导向型、战略导向型和效率导向型[2],这一理论被广泛用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11,12]。   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总结,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展现出不同的对外投资表现[4]。一方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投资和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由于仍然存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中国特殊的文化和制度环境,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动因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13]。Peng认为制度转型期存在一个两阶段模型。在早期的阶段,完善的制度框架还未形成,因此企业在面对未知性和风险时,更多地是依靠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达成的协议;而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在第二个阶段,正规的制度、法律框架已经形成,管理者之间非正式的沟通合作成本可能会高于依循制度法规的成本,因此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将显得不那么重要[14]。根据这一模型,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期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越高,“关系”在其中就显得越重要[15]。而Lovett等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认为中国未来在世界的经济活动将会发展成基于“关系”的网络[16]。   西方经济地理学近年来出现了“关系转向”,即关系经济地理学,它更多的是从微观视角,用企业和人的关系网络来解释国家或区域的经济表现。许多研究认为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网,有很高的道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