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对气候社会记忆
中国人对气候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可以在各种社会形态中构成并传播开来,不管是游猎采集社会,还是伟大的文明社会。中国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保存了最长的人类历史的社会记忆文献。中国传统的气候记载中的部分资料,起源于遥远的古代,自那时流传至今。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参与气候记录这一传统活动的人,比参与其它活动的人更多。
在中国,像世界上其它地方一样,关于气候的社会记忆嵌入了两个层面,一是高层次的宇宙学,另一个是民间的传说。这一人文传统,至少从公元前7000年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包括了各式各样的地形,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气候特征。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公元前7000年前),每一地域针对他们不同的气候环境,都发展了本地文化的气候传说。因此,直到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代出现以前,还没有哪一种气候传说的传统,可以作为整个中国的代表。即使到了秦汉时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流行在受过教育的说汉语的精英人群中,但是其它文化传统在少数民族地方,以及汉民族的民间传说中仍得以保存。
中国北方的气候
中国南北气候的巨大差异。北方主要是指黄河流域地带,是一个黄土区。中国的气候,受到从南方来的季风降雨,和从北方蒙古来的干冷空气相汇合的影响。季风降水,因大山的阻隔而逐渐减弱,而中国西北方的干风,带来的是干旱天气,由此,北方的黄土区很容易发生旱灾。在这样的条件下,北方人发展了针对恶劣干旱天气的传说。比如黄帝,他被认为是中国人共同的老祖先。传说中他打败了很多邪恶的敌人,其中有一个就是掌管旱灾的鬼怪,她是个形象如魔鬼的女性,名叫魃,《山海经》中有关于她的故事。黄帝尽管拥有巨大的力量,却无法战胜她,直到召来了应龙,才最终镇住了她。
还有后羿的传说,也是和旱灾有关。传说夏朝时,天上突然出现十个太阳,它们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升起,而是同时悬在天上,它们的烈焰烧烤着大地,庄稼被烤焦了,没有任何植物可以存活,人们只能痛苦地祈祷。为救万民于苦难,一个叫后羿的神箭手,射落了其中九个太阳,每个当中都有一只金色的乌鸦,周身燃烧着熊熊大火。所以从此以后,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曾经感受过中国北方夏天的人,被炙热的阳光烤晒着,除了广袤干燥的尘土飞扬的黄土地,到处看不见一片阴凉的时候,对他们,十个太阳的传说的确是个生动的故事形象。
在中国北方的省份,不仅仅在那个遥远年代,久旱之后的祈雨仪式,一直还在民间按风俗习惯举行着。地方官有义务亲自主持这一祈雨仪式,他们要在龙王庙里操办。甚至到了毛泽东时代,北方农村公社里,当人们遇到大旱后,尽管冒着触犯革命干部的风险,仍要举行祈雨仪式。
中国南方的气候
中国的南方,龙的作用和北方刚好相反。南方人向龙王祈祷,常常是为了让龙王减弱洪水,而不是为了求雨。在南方诸省,特别是河谷和盆地地形,经常会发生洪水,因为每临夏季,漫长的季风气候携带来大量降水。因此,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在南方气候传统中,就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些传说,包括了《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尧的统治时期,大洪水到处泛滥,没人有办法治理它,一直到鲧的出现,他被任命来专门治水。“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最后修建成了河堤和水渠。
大洪水主题,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也是广为流传的。比如江西和湖南地区的苗族,还有台湾地区的高山族,他们都传讲一个普遍的故事:无休无止的大雨,一连下了很长时间,很多地方都洪水暴发。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躲在一只巨大的葫芦里,才逃过这场大劫难,这两个人就成了现在人的祖先。很多学者试图把中国的大洪水和《圣经》故事里的大洪水联系起来,中国的大洪水故事,并不需要从中东传入,因为中国南部的盆地和河谷的气候环境,为这样的本土传说提供了足够的背景。
古代的气候记载
考古发掘的商代甲骨文,发现了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商朝人对气候的态度方面的相关资料。商朝的文献经常用占卜预测未来天气。最普通的占卜就是:“接下来的十天会下雨吗?”“接下来的十天不会下雨吗?”相似的问题,还有关于下雪和刮风的,虽然不是很常见。当然,我们没办法核实,这些商朝文献中的预测的准确性,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下雨是商朝人最关心的事情。另外,商朝铭文上的词汇,有很多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雨(毛毛雨、暴雨等等),区分不同种类的风(微风、和风、大风、狂风、飓风等等),还有不同种类的降雪(冰雹、雨夹雪、鹅毛大雪等等),还有各种天气状况(大雾、多云、阴天、晴朗、阴霾等等)。商朝非常精确的甲骨文记载,清楚地表明了商朝的统治者,在他们的执政中会考虑到每日的气候变化。这是否表明,商朝的君王想要或者是希望海,军上能将够肖采维尔取措施使得天气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现有数据,尚不能回答这一问题。
周朝(公元前12世纪到前3世纪)继承了商朝,发展出一整套国家崇拜体系。周王自称天子,对宇宙的和谐负责,包括良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