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课件.ppt

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课件

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 可通过周围静脉输入肠外营养液,避免了完全依靠肠外营养支持时的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导管感染并发症和代谢并发症 也避免了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时的肠道不耐受 肠外营养支持平稳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技术(3) 肠内营养在刚开始时,用泵控制匀速输入,约提供1/3的营养需要量,大约在应用肠内营养7天后,肠内营养可提供2/3的营养需要量,逐步由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向肠内营养支持为主过渡 肠外营养支持平稳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技术(4) 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谷氨酰胺 生长抑素 系统集成药理营养素作用技术 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非全胃切除病人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0.4~0.6,静点,2~3次/d)或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40mg/d,24小时持续泵入)控制胃酸分泌,使用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既降低了胃液的分泌,又抑制了分解代谢 在肠外营养液中强化谷氨酰胺(20%力肽100ml,加入三升袋,1次/d),谷氨酰胺的重要功能是促进肠粘膜细胞再生,同时也是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肠淋巴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 谷氨酰胺 如果胃肠道瘘后的漏出量仍较多,加用奥曲肽(依普比善0.6mg/d,24小时持续泵入),控制肠液、胆汁、胰液的分泌,能使胃肠液分泌量降低90%。 由于生长抑素不仅可以抑制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还可以延长营养底物在肠道的运输时间,增加水分和电解质在肠内的吸收,减少蛋白质的丢失,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因此,肠内营养与生长抑素联用,在胃肠道瘘的早期是非常有益的 奥曲肽 奥曲肽治疗方案和结果 (自诊断明确起开始使用) 李兴睿,易继林.大剂量奥曲肽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5 ,21(5) 521-5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普外科 A 组:首剂量为0.1mg, 皮下注射,然后0.6mg 加入60ml生理盐水,微泵输注维持24h,连续治疗7-12天 B 组: 0.1mg, 皮下注射,每8h一次,连续治疗7-12天 C 组:不使用奥曲肽 A 组的肠瘘引流量下降率明显高于B 组和C组 与低位肠瘘和低排量性肠瘘相比,奥曲肽治疗对于降低高位肠瘘和高排量性肠瘘的引流量更为有效 刘威, 苗雄鹰, 李永国,等.静脉输注奥曲肽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12):927-929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外科) 预防 从手术当日至术后7 d ,每天静脉输注奥曲肽0 . 5μg / ( kg ·h ) 奥曲肽组临床胰瘘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后1 , 3 ,5 d 胰液的分泌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静脉输注奥曲肽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五项关键技术对消化道瘘治疗效果 唐云,李荣,陈凛,等. 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营养支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8,11(1):47-49 唐云,李荣,陈凛. 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营养支持19例报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28(6):478-480 技术方法 病例 治愈例数 死亡例数 死亡率 传统方法 16 13 3 18.75 新技术方法 21 20 1 4.76 合计 37 33 4 10.81 胃底瘘肠内营养管的放置 男性,肝癌肝硬化行肝中叶切除术后两年,因脾功能亢进此次行脾切除,术后4天出现胃底瘘 十二指肠瘘肠内营养管的放置 青藏铁路施工中被机械撞伤民工,行左肾切除,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双腔造瘘术后 外伤后回肠瘘 外伤后回肠瘘(一月后) 回肠阴道瘘 依普比善是胃肠瘘综合治疗技术的重要一环节 胃肠瘘时,建议依普比善0.6mg/d,24小时持续泵入 依普比善可以降低胃肠瘘的引流量 依普比善降低高位肠瘘和高排量性肠瘘的引流量更为有效 依普比善可用于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依普比善在胃肠瘘应用的小结 谢谢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