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涟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姚立新 概述 一、定义 :是指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CVD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死因 二、脑血管的解剖特点 1. 脑动脉壁较薄,中膜和外膜均较相同管径的颅外血管壁薄. 2.脑动脉通过几组吻合支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其中以最为重要, wills环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该环对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特别是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 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 动脉系统示意图 Willis环示意图 第二节、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目的要求 掌握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定义 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熟悉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病理 了解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讲授课时 1小时 涟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姚立新 脑梗死 定义: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占CVD的70% 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是按发病机制,将脑梗死分为: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 3.腔隙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最常见 占60% 定义: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峡窄、闭塞或血栓形成,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动脉分叉处多见 动脉炎: 管腔狭窄、闭塞 其他:血液系统 血小板增多症等 2、发病机制: 脑动脉血流中断持续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出现脑梗死. 上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称为缺血性级联反应. A.脑血流障碍:缺血半暗带 B.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 再灌注损伤机理: a.自由基过度产生 能量代谢障碍和酸中毒 b. 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4.临床表现: 中老年患者多见,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约1/3患者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TIA,脑脊液多正常,少有脑膜刺激征 根据梗死部位、大小不同,症状、体征各异。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占80% A.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单眼黑朦,同侧Horner sign,三偏综合征,颈动脉杂音等。 B.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a.三偏症状,b.意识障碍,c.失语(优势半球)眼向病灶侧疑视 C.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a.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b.尿潴留或失禁,c.精神症状,d.失语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 A.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a.主干闭塞:对侧偏盲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受累伴有失读. b.皮质支闭塞: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可伴有视幻觉. c.深穿支闭塞的表现:丘脑综合征,红核丘脑综合征,Weber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 B.椎动脉血栓形成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闭塞时发生 a.眩晕、呕吐、眼震, b.交叉性感觉障碍, c.同侧Horner sign, d.吞咽困难和声嘶, e.同侧小脑性共济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