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

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 孔庙是由孔子的小小的旧宅“发展”出来的。他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遗物—衣、冠、琴、车、书—保存在他的故居,作为“庙”。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在路过曲阜时杀了一条牛祭祀孔子。到东汉末桓帝时(公元153年),第一次由国家为孔子建了庙。随着朝代岁月的递移,到了宋朝,孔庙就已发展成三百多间房的巨型庙宇。历代以来,孔庙曾经多次受到兵灾或雷火的破坏,但是统治者总是把它恢复重建起来,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到了明朝中叶(十六世纪初),孔庙在一次兵灾中毁了之后,统治者不但重建了庙堂,而且为了保护孔庙,干脆废弃了原在庙东的县城,而围绕着孔庙另建新城—“移县就庙”。在这个曲阜县城里,孔庙正门紧挨在县城南门里,庙的后墙就是县城北部,由南到北几乎把县城分割成为互相隔绝的东西两半。这就是今天的曲阜。孔庙的规模基本是那时重建后留下来的。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魁)星演化为文官首。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现存之奎文阁则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所重建 奎文阁虽说是藏书楼,但过去是否真正藏过书,很成疑问。它是大成殿主要组群前面“序曲”的高峰,高大仅次于大成殿;下层四周回廊全部用柱,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物。 奎文阁在大成门外高米,阔米,深17.62米, 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内部两层,中,檐三重,层叠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斗, 斗上再立上层木柱。下层四周石柱,立于砖石。阁之构架可分为上下两半,下半为下层。辽宋古法。在柱分配上,下层当心间减去前面两内柱,而上层则前面内柱一列全数减去,以求宽敞。三层檐均承以斗拱,并平坐斗拱共为斗拱四层。下层南一间为走廊,后四间为阁身,外围用八棱石柱根支撑,内柱用木柱根,柱同高,柱头与额枋相连,上施斗室内为五踩品字斗,斗承重梁或挑尖梁,梁上安天花。暗层上层为通柱,外金柱直达上檐斗之下,内金柱高,直达三架梁之下,童柱立于下层廊的挑尖梁上,穿过平坐,直通上层腰檐斗之下,平坐斗自童柱半身伸出。这些做法在中国古建筑中少见。 奎文阁结构合理,异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修以来,经受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袭和多次地震的摇撼,年间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而奎文阁坚固的旁证仍然无恙,岿然屹立,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阁下层在孔氏族人家祭时存放祝版,御祭时存放香帛,祭前设孔子、四配、十二哲虚位,供祭祀官员演习祭祀礼仪;暗层仅靠垫 板上的古钱形小孔采光,光线微弱,供存印书木版,上层专藏御赐经书。1018年宋真宗时移建的。现存台基的“御路”雕刻是明代的遗物。 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宽,碑下的龟趺高。碑额精雕盘龙,绕日盘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朱见深所立。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 ,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暂缺”。奎文阁掖门左右各一,面阔间,深间,金明昌六年扩建奎文阁时添建,明弘治十七年重建,清雍正七年、乾隆二十三年维修,嘉庆二十一年重新拆盖东门,拨正西门。年为使屋面避开奎文阁雨水,两门均重新拆建,外移米。门单檐硬山顶,灰瓦绿边,五檀三柱分心式木架,无斗。现存木架为弘治时遗构,雀替短小,柱身粗矮,具明代特征。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