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分析均衡存款保险费率研究.docVIP

基于风险分析均衡存款保险费率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风险分析均衡存款保险费率研究

基于风险分析均衡存款保险费率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改革所做的重要决定中已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资金涉及行业领域不尽相同,显然制定统一的费率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针对我国现状研究制定较为合理的富有弹性的银行存款保险费率将极具价值,通过分析国外已有案例,我国应采用何种方式的费率?本文从风险分析角度出发,通过模型建立、分析论证研究均衡费率,兼顾预防银行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风险;均衡;保费;银行;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3-0015-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3.03   风险因素分析在存款保险费率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如保险费率不随银行风险变化相应调整。这无疑将刺激银行肆意追逐更大的风险,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并将风险损失转稼给保险公司,进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赔付率[1]。如果未保险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愿意评估银行风险并要求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则对于这种冒险的激励将会削弱。因此,在此前提下,存款保险才能被合理定价。当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银行风险与保险公司行为两者间为特征的金融市场时,必须寻求其他补救措施。   首先通过分析银行、存款人以及保险公司三类主体的行为。其次,建立模型、描述并检验保险要约合同的属性,说明合同中的要素如何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得出主要结论有:一是系统性银行风险的增多,通常将导致所有银行保险范围及保险费的扩大和增加;二是储户要求获得的直接风险损失补偿越高,保险标的范围和保险费收入就会越少;三是增加资金运用渠道投资组合风险的银行将承担其决策行为所带来的成本。并进一步通过比较了此模型所描述的存款保险制度与当前其他国家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之间的差异,讨论如何实施此制度。最后,提出如何对于银行业市场进行监管。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制度的缺陷和体现在市场信息缺乏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相关银行制度改革建议的提出,值得我们借鉴。第一,在其统一费率体制下,未保险的债权人和股东的资金得以隐性保障。汤姆森(1987)和凯恩(1989)认为,此保障应被剔除。这同样适应我国当前的隐性存款保险现状[2-3]。第二,凯恩(1989)和艾森拜斯(1986)提出,破产的成本应当转移至银行股东的股权形式,从而有效约束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发生[4]。第三,考夫曼(1986)、凯恩(1989年)、怀特(1989)提出,由于储户与银行间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性,银行监管机构应向公众披露银行资质、财务信息等,同时银行应当依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5]。第四,所有学者达成的共识为政府应通过立法采用风险调整后的差别保险费率制度。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险覆盖范围及对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应基于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高低。   一、规范化市场经济行为主体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风险分析的存款保险制度模型,该模型部分采用的自选择方法由库珀(1984)和斯蒂格利茨(1982)提出。为实现依据投资组合的风险实现自选择,保险公司必须如实预先提交所有即将关停破产银行信息,只赔付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并向公众发布银行资产风险评估报告。这将消除对于未参保的债权人和股东资金的隐性担保,限制遭受不良损失的银行对于保险机构发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并在对银行征收风险保险费时为市场提供准确的信息。进而,保险合同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而不需要改变监管法规或造成市场的停摆。   经济环境由三类主体构成。包括:银行、存款者、监管者。在这里i=1,...,N,代表N种类型银行,每一种类型代表着一种风险管理偏好[6]。个别银行知悉其所属类型,而其它银行、存款者及监管者则不知晓。但是所有的主体均了解各类银行的数量分布,银行所拥有的资产组合,及其组合的分配。无风险贷款回报率为a。存款者为风险中性,如果他们得到投资组合回报不足的信号,可能会引发银行挤兑。导致挤兑任意类型的一个银行破产的事前概率已达成共识。由监管者制定存款保险分配细则。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均了解监管架构。   (一)银行倒闭原因分析   在以下模型中银行倒闭原因有两种:投资组合风险和存款人挤兑。这里投资组合风险被定义为d,由银行根据它们的风险偏好、存款者行为,以及监管制度进行最优选取。当储户挤兑行为被明确建立模型时,可直观可信地反映出储户发起的挤兑源自银行投资组合回报结果不利的信号。银行倒闭的原因是存款者挤兑,而存款者挤兑的结果是银行为了满足存款者大量的提现要求而以受损失价格出卖银行非流动资产。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风险中立者才会停止挤兑。这种差异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