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27+神经系统传导通路.ppt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统解剖学27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小结 由上下两级N元组成,上运动N元在大脑皮质, 下运动N元在脑N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八对脑N运动核中除面N核下半及舌下N核只接受对侧纤维外,其他都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 皮质脊髓束纤维在延髓进行一次交叉 有上下运动N元损伤即核上瘫和核下瘫的区别 锥体外系协调锥体系的活动,二者协同完成运动功能 一、胆碱能通路: 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二、胺能通路: 含有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 素、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 三、氨基酸能通路: 兴奋性:天冬氨酸、谷氨酸; 抑制性:γ-氨基丁酸、甘氨酸、牛磺酸。 四、肽能通路 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D双眼同向偏盲 A单眼全盲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C B B D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两侧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存在 (+) 存在 (+) 丧失 (-) 丧失 (-) 动眼神经损伤 丧失 (-) 存在 (+) 存在 (+) 丧失 (-) 视神经 损伤 间接对光反射 直接对 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直接对 光反射 健侧眼 患侧眼 损伤表现: 受损部位 视野缺损情况 简图 视神经 视神经干① 病灶侧全盲 视神经后部② 病灶侧全盲,对侧颞上象限盲 视交叉 中部③ 双颞侧视野偏盲 外侧部④ 病灶侧鼻侧视野偏盲(单侧损伤) 双鼻侧视野偏盲(双侧损伤) 全部 两眼全盲 视束⑤ 对侧同向性偏盲,对光反射障碍 视觉路各部病变特点的比较(1) 受损部位 视野缺损情况 简图 外侧膝状体⑥ 对侧同向性偏盲,对光反射正常 视 辐 射 背侧束⑦ 对侧同向性下1/4象限盲 腹侧束⑧ 对侧同向性上1/4象限盲 全部⑨ 对侧同向性偏盲,对光反射正常 视觉 中枢 楔叶⑩ 对侧同向性下1/4象限盲 舌回⑾ 对侧同向性上1/4象限盲 全部⑿ 同视束,对光及辐辏反射正常,有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路各部病变特点的比较(2) 视神经损伤:表现一侧眼球全盲;同侧直接对光 反射消失,间接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对侧直接对光 反射存在,间接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视交叉损伤:表现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损伤:表现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一侧视束以后损伤:表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如左侧损伤则左眼视野鼻侧半和右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动眼神经损伤:表现直接、间接对光反射都消失, 眼球运动障碍 视传导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听觉传导通路 多级传导 双侧传导 螺旋器 蜗N节 ● 蜗N 蜗N核 ● 交叉成斜方体→对侧外侧丘系 不交叉→同侧外侧丘系 ● 下丘 下丘臂 ● 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 内囊后肢 颞横回 平衡觉传导通路 壶腹嵴 球囊斑 椭圆囊斑 ● 前庭N节 前庭N ● 前庭N核 ● 丘脑腹后核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神经纤维细、数量少、分布广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嗅觉传导通路 嗅球 嗅束 嗅纹 嗅三角 嗅皮质 嗅粘膜→嗅毛→嗅细胞→嗅丝(嗅神经)→嗅球 →嗅束→嗅三角→外侧嗅纹 →梨状前区、杏仁周区、 杏仁体皮质内侧核 味觉传导通路 面N膝N节、舌咽N下N节→ 面N、舌咽N→孤束核上端→ 丘脑腹后内侧核→额叶岛盖、岛叶 感觉传导路的特点 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或脑干的脑神经感觉核中;第三级神经元在间脑。其中二级纤维在脊髓或脑干有一次交叉,第三级纤维都经内囊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 感觉传导通路都有一次交叉,形成大脑对躯体的交叉管理。凡交叉以上损伤都表现为对侧功能障碍,交叉以下的损伤都表现为同侧功能障碍。 感觉传递过程中,中枢的各级水平都有侧支与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和网状结构联系,形成各种反射。 可总结为:三级传导,二次接替,一次交叉,对侧管理 意识性与一般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在神经节 第二级在脊髓或脑干 第三级在丘脑腹后核 2.交叉上行: 第二级神经元纤维交叉 3.经过内囊 不同点: 1.各级神经元不同 2.交叉平面不同 3.经过内囊部位不同 皮质脑干束发起及经过内囊的部位,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情况(双侧控制和对侧控制)。 皮质脊髓束的发起及在内囊、脑干各段的位置,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