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活动的发生-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DOC

审美活动的发生-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美活动的发生-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 第一节 审美发生理论辨析 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 2生物本能说 3游戏说 4巫术说 5劳动说 第二节 史前艺术的启示 1、史前艺术遗迹 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 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却大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早期的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自身的特征也表现得不十分清晰。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着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等等不能截然分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这也正证明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第三节 审美需要的产生 1、人的需要 人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都是一种现象,而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活动没有那样的活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即是由人的内在需要、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决定的。人有什么样的需要,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活动。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 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在生命体的矛盾运动中,人的需要不断地产生,并且由于人是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因而使人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恩格斯指出:“把动物社会的生活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是不行的。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在这里──在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的情况下──来自动物界的范畴完全不中用了。” (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需要的层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需要作了总体上的层次划分,把它们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生存需要,是作为生物的人存在的必要前提。 享受的需要,是在劳动使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需要。分为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发展需要,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即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需要。马克思说过:“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第一是生理需要。 第二是安全需要,即对于秩序、安定、经济和职业保证的需要。 第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四是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尊重可分为两类:自尊与来自他人的尊重。 第五是“超越性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它包括个人责任、意志自由、探求真理和审美需要。 ( [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第41~47页,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审美需要的产生 人的审美需要不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层次,而是在人类的三种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派生的一种特殊的需要。有一个历史的发生过程。在这个历史的发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与人的需要的发展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样式。正如恩格斯所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一方面,劳动作为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或谋生的手段。 另一方面,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的需要和目的,因此对人又具有乐生的意义。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首先,人在劳动中形成了人所特有的生物属性。 其二,劳动使人获得了人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其三,劳动使人获得了人所特有的精神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在欲望的满足中获得的生命的自由感是动物性的,或者说是动物也能获得的。只有当人把能使自己获得这种生命自由感的外界物对象化之后,能通过追求对象的形式使自己获得生命的自由感或快感时,这种追求才是审美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已经是一种纯心理的需要,摆脱了对对象的实质性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