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蒙医学发展史几点认识
浅谈蒙医学发展史几点认识
摘要:蒙古族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学,一种传统医学,是蒙古民族医药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所形成的民族医学。蒙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结合蒙古人生活在高寒地区,多户外活动,多肉食的特点,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基本也是用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病,其间也受汉族中医的影响很大,以前也掺杂着萨满教的迷信,如跳大神之类,但现在已经进行研究,去其糟粕,如同中医学一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部门承认的一种医学方法。
关键词:浅谈 蒙医 发展 几点 认识
蒙古族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学,是蒙古民族逐渐积累的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和治疗方法。蒙医学既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蒙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结合蒙古人生活在高寒地区,多户外活动,多肉食的特点,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基本也是用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病,其间也受中国中医的影响很大,以前也掺杂着萨满教的迷信,如跳大神之类,但现在已经进行研究,去其糟粕,如同中医学一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部门承认的一种医学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民族地区的游牧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牧民饲养的骆驼被中原视为“奇畜”,他们把用骆驼奶作成的“酥”作为补养身体的佳品。蒙医传统方药还有很多“酥制剂”、“酥引子”。另外还有“马乳疗法”等等。唐代,早在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时期,在西藏有位医生,当地人民叫他“苏克布门巴”(藏语,意为蒙古医生)。由于他的医术高明,被人们誉为“起死良医”。元代,是蒙医阐古启新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时,在宫廷里“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专门从事饮食营养卫生的研究。饮膳太医忽思慧,曾编著一部《饮膳正要》(公元1330年),书凡三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 13世纪初,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民族以后,同国内各兄弟民族, ???别是同汉族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也随之开始。于是蒙古民族的经济文化也得以发展,有了手工业,创造了蒙古文字。西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里, 也有蒙古灸的记载, 并在《宇妥·元丹贡布传略》一书中提到蒙古放血疗法。常年驰骋在广阔草原上的古代蒙古人,经常发生战伤、摔伤、骨折等疾病, 客观要求他们不断摸索克服这些病症的方法。因此,正骨、 正脑疗法也是早期蒙医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有对伤口的烧灼疗法、重伤者的腹罨疗法(即把牛或骆驼的腹腔剖开,将伤者放入,利用其温施疗)。 在元代,饮食疗法得到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发展。著名的元代宫廷饮膳太医、 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中,记载大量的蒙古族饮食卫生及饮食疗法的内容。如常用的马奶、牛骨髓、乳酪及营养卫生的内容在该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此书在祖国医学营养学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蒙汉两族医药很早就有交流。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就载有很多北方民族的医疗卫生知识。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医家则致力于研究汉医,并介绍到蒙古地区。如宋《圣济总录》在南宋时即已散失,后由夷狄所存的抄本得以保存。辽代的耶律庶成则把一些汉医学的方面的书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广泛传播。还有直鲁古写出《脉诀针灸书》一卷受到中原人民的重视,在明人陈弟编的《世善堂藏书目录》中仍有著录。元代蒙医学家沙图穆苏用汉文撰成《瑞竹堂经验方》十五卷,书中反映出蒙医学的某些特点,如治疗风寒湿痹的方剂较多,该书所载方剂达数百首,其中有些方剂实用而有效,至今仍为医家所乐用,如《八珍散》、《四味香附丸》等方剂,均出自该书。用沙漠中生长的地锦草乳汁治疗创伤的方法,至今仍在应用。森林地带的蒙古人对草药的知识尤为丰富。如14世纪拉西德丁所著的《史集》中记载: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等这些蒙古部落的人,不但熟悉蒙古药剂,并以蒙古疗法医病之事,颇有盛名。随着与国内各兄弟民族和阿拉伯、印度以及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蒙古肉苁蓉和动物性药物传到内地和国外;同时,内地和外国的药物也传入蒙古地区,促进了蒙药的发展。
14世纪,蒙古族翻译家沙拉布僧格,将古代印度巨著《金光明最胜王经》从维文、藏文译成蒙文。在该书第24章里摘述《圣心八部医法秘书》中的平息由赫依、希拉、巴达干引起的疾病和聚合性病症的理论。随而古代印度医学的部分基本理论初次传播于蒙古地区。16世纪,明代中、末叶随着西藏喇嘛黄教输入蒙古,藏医也随之而来到蒙古地区。1576年,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传到蒙古。印度佛教巨著《丹珠尔经》于17世纪末被译成蒙文其中包括古代印度医学巨著《寿命吠陀(八支心要集)》。对蒙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蒙医吸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