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人物材质品鉴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劭人物材质品鉴理论

刘劭人物材质品鉴理论   三国曹魏时的刘劭,写过一本《人物志》专论人材品鉴。该书反映了汉晋之间士人群体自觉的趋势,建立了阴阳五行与人物材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材质、德性、能力品鉴判断的逻辑体系。刘劭以“九征”作为人物品评的理论基础,把五常伦理与九种表征对应起来,以中庸均衡思想统驭人物材质,按照全材与偏材的区分把人物分为十二类,分别论证各类人物的长短得失,指出不同类型人物的适配官职和特长范围。他立足于对人物品鉴中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现象的推理辨识,对各种偏见进行了归纳分析,引出“八观”作为观测人物的基本方法,指出“七缪”即品鉴人物的常见失误,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学说。作为古代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刘劭开辟了古代管理思想的新领域,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古代条件下别人难以企及的学术高度,至今尚有借鉴参照和启发意义。   刘劭和《人物志》的来龙去脉   人物的品鉴评价,早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一直都有人进行,到了魏晋时期,刘劭写出《人物志》,把这一专题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曹魏政权中,刘劭虽不算一流人物,但其见识品藻也远非常人能及。他是邯郸人,字孔才,建安年间曾担任郡吏。汉魏时期实行上计制度,每到年终,郡国要向中央上计,即年度工作考核。由郡国派干练吏员带上地方政务资料到首都汇报工作,其人称上计吏。汉代形成的惯例,上计吏除向丞相和尚书汇报工作外,还要参与中央政务讨论和重要典礼。有一年,刘劭担任上计吏,到当时的临时首都许县。适逢当时史官上奏正月初一有日食,尚书省七嘴八舌,有人提议停止正旦朝会以避日食,刘劭进言,引经据典,强调“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尚书令荀彧极为赞扬刘劭的学识,采纳了他的意见。汉代故事,郡国每年来京的上计吏,出色者就留在中央任职,刘劭由此进入曹魏中枢。   刘劭到中央后,先被御史大夫郗虑辟为属官,郗虑被免职后,刘劭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迁秘书郎,此后稳步升转。曹丕称帝后,刘劭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主要从事经书整理,“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为皇帝编写政务参考资料。魏明帝即位后,刘劭曾出任过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回朝后担任骑都尉,参与法律制定,作《新律》十八篇,并著有说明法律的《律略论》,迁散骑常侍。在文学方面,他曾作有《赵都赋》、《许都赋》和《洛都赋》。当明帝下诏求贤时,散骑侍郎夏侯惠推荐刘劭,极尽美言,认为刘劭是全才,建议朝廷重用(《三国志·魏书·刘劭传》)。   在人事管理上,刘劭主持制定过曹魏的官吏考课法案。此前,西汉京房曾经制定过《考功课吏法》,但当时公卿皆认为京房的法案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未能实施(《汉书 · 京房传》)。景初年间,刘劭按照魏明帝指示,制定了《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并对这一法案附有《说略》一篇。但是,这部《都官考课法》也同京房的法案一样未能实施,文本亦没有流传下来。   刘劭还从推行教化、移风易俗出发,作过《乐论》十四篇,同样未能流传。流传后世的,是他的另一部品鉴人材之作《人物志》。   在刘劭之前,关于人物识别评价,已经有不少论述。西汉戴德编纂的《大戴礼记》,其中有《文王官人》一篇,以周文王和姜太公的对话方式,专门讨论识别人才的方法。成书年代颇有争议的《逸周书》,也有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相同的内容,二者的不同是在《逸周书》中对话的人物变成了周文王与周公旦。同这种专门论人的篇章相应,从先秦诸子到汉代文献,凡是论政言事,都穿插有品鉴人物的论述,识人用人问题始终是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到刘劭《人物志》的出现,使这一议题在学理上得以深化。   《人物志》的诞生,与汉魏时期的社会情境紧密相关。学界认为,汉晋之间,正是中国传统士人的群体自觉时期,余英时有《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载《士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专门探讨这一论题,有兴趣者可参考。东汉后期,清议日隆,其主要内容即人物品鉴。许劭和郭泰就是这一时期品评人物的代表,“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后汉书·许劭传》)。尤其是郭泰,被人称为“人伦鉴识”之宗师。谢承《后汉书》说:“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验,众皆服之。”《世说新语》载:“泰字林宗,有人伦鉴识,题品海内之士,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后皆成英彦,六十馀人。自著书一卷,论取士之本,未行,遭乱亡失。”这种社会评价给官场带来了巨大影响,无论朝野都要高度重视,士人如果被清议所不许,则为人们所不齿。在这一背景下,人物评议逐渐成为一门学问,刘劭的《人物志》由此发端。   刘劭撰写《人物志》,与他受命作《都官考课法》有关。魏明帝对汉末以来由清议发展出的崇尚虚名之风很不以为然,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吏部尚书卢毓反驳道:“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