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第5章补体系统
complement,cytokine,CD,CAM 第5章 补体系统 Nomenclature of complement C1(q, r, s), C2, …C9 factor B, factor P, factor H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named from its functions, e.g. C1 INH, C4bp On cleavage(裂解) of a complement component, the larger product is given the suffix ‘b’ and the smaller ‘a’, e.g. C3a, C3b A bar over a complex denotes enzymic activity, e.g. C1、C3bBb Letter ‘i’ denotes inactivity, e.g. iC3b Components Innate component: – C1q, C1r, C1s, C4, C2 – MBL (mannose binding lectin ), MASP (mannan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 factor B, factor D – C3, C5-9(common pathway) Regulatory proteins: Properdin, C1 INH, factor I, C4bp, factor H, etc. Complement receptors: CR (CR1-5, C3aR, C5aR, C1qR) 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合成 1、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 2、血清中补体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左右。其中C3含量最高。 3、不稳定,56度30分钟即灭活。 4、90%的血浆补体成分来源于肝脏。感染、损伤等刺激下,可促进机体补体合成。 5、生理情况下,大多数处于非活化状态。 补体系统的特点 1、连锁反应性:级联反应 关键成分常以酶原形式存在,活化后形成级联反应(cascade)。 2、非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天然免疫系统 不因为特异性抗原刺激而改变,天然存在于人体内。 3、不稳定性: 代谢率居血浆各成分之首,许多成分对热敏感,易灭活 4、来源广泛 以肝脾巨噬细胞合成为主,但很多其他细胞、器官都可以合成,约占血清总量的10%左右。 Pathways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C3b生成后的去路where to go for C3b C3b的去向: 1、结合于自身组织细胞的C3b,被降解(degradation) 2、结合于激活物表面的C3b,与Bb结合形成C3bBb,即C3转化酶(form C3 convertase) 。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终末通路 参与成分:C5-C9、C5转化酶。 关键步骤:形成攻膜复合体(MAC),即C5b6789大分子复合物。 结局:MAC插入细胞膜,形成跨膜通道,导致渗透压改变,细胞崩解。同时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死亡。 特点:虽然3条激活途径生成的C5转化酶组成可能不同,但都可作用于C5,进而依次激活C6、C7、C8、C9,形成MAC,并产生相同的介导细胞溶解的终末效应。 表5-1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P49 第四节 补体受体 目前发现的补体受体有10余种,包括:CR1-CR5、C3aR、C4aR、C5aR、C1qR、C3eR等。补体受体对补体系统及表达补体受体的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重要作用。 C3aR、 C4aR、 C5aR广泛分布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配体分别为C3a\4a\5a,介导补体激活的炎症效应(P51页)。 第四节 补体受体 病理生理学意义了解 1、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 2、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3、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相互作用。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远远超出单纯非特异性防御的范畴。 溶细胞效应(cell, bacteria and virus-infected cell (target cell) 调理作用 oposonization 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黏附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第五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The synergistic oposonization of Ab and complement 注意:补体受体和Ig FcR同时参与的联合调理作用 P51 注意:补体受体和Ig FcR同时参与的联合调理作用 P51 图5-8 C3b、C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甘肃武威市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遴选72人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docx VIP
- 机关公务礼仪课件.ppt VIP
- 爱国卫生防蚊灭蚊主题班会精品课件.ppt VIP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为自己喝彩》.pptx VIP
- 6 远离烧烫伤 课件 湘教版生命与安全四年级上册.ppt VIP
- 《CNAS-CL16-2006 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 佳能5D4中文使用说明书.pdf
- 消毒供应中心降低包装缺陷发生率课件.pptx VIP
- 2025年招录考试-法院书记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docx VIP
- 初中心理健康_《为自己喝彩》教学课件设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