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挝红酸枝红木投资下一个500倍“神话”
老挝红酸枝红木投资下一个500倍“神话”
如果以10年为一个标杆,2002—2012年,上证综指涨幅基本为0,最牛股票贵州茅台涨幅超过2650%,最牛基金华夏大盘累计收益达到1120.07%(仅计算了王亚伟在任时期),北京城三环内房价上涨了12~15倍。但和红木投资相比,这些收益率都显得过于渺小。在10年的时间里,红木品种之一黄花梨的价格上涨了500倍!
即使对于专业的古典家具收藏者来说,黄花梨的上涨也被称为“奇迹”。从最初海南的随处可见,到现在动辄成百上千万,黄花梨价格的直线上涨毋庸置疑有资金炒作的成分在内,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作为濒危树种,每200年才能成材的生长周期也决定了其稀缺性价值。
事实上,不仅仅是黄花梨创造了投资“神话”,在红木家具中,紫檀早在黄花梨之前便已上涨多年,相比于1990年代末的投资价格,目前也已经上涨百倍。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无论是黄花梨还是紫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投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红木投资已经无法介入。“黄花梨的昨天就是酸枝的明天”,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杨波坦言。
跑赢所有投资品的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的投资火爆源于拍卖市场。2000年,中国四大拍行的拍品中,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拍卖价格基本还只是5万元左右,珍品最多不过50万元。到了2003年,拍卖价格已是百万元起步。时至今日,2013年中国春拍市场中,成交的红木家具达到75件,拍卖总价已经达到1.5亿元的成交额。
所谓“红木”,并不是指某一特定木种,而是明清以来,民间对某一类呈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人们无意去辨别它们是什么树种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称呼它们为“红木”。
目前的红木家具,最好的材质是黄花梨木和紫檀木,前者价格涨幅惊人,后者也已经成为顶尖奢侈品家具代表;其次是酸枝木、乌木和鸡翅木。
尽管统称为“红木”,但不同木种在价格上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木种,产地不同,其所蕴含的价值也千差万别。以黄花梨为例,海南黄花梨每吨的价格相当于越南黄花梨的10倍,老挝酸枝的价??要远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酸枝。
在目前中国古典家具中最有升值潜力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明式家具,材料以黄花梨为主;另一种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以紫檀为主。由于各种原因,留传存世的不超过1万件,这也造成了如今明清古典家具拍卖价格的节节高升。
一棵黄花梨树成材周期至少需要200年,而一棵碗口粗的树,其可用材料可能只有擀面杖一般粗细。在明代,海南黄花梨大受推崇,当时皇家以这种黄花梨家具为时尚潮流。而紫檀木每百年才长粗3厘米,特点是不易变形,在清代成为宫廷贵族首选。
由于黄花梨、紫檀等树种本就稀少,进口国只有东南亚几个国家,随着这些国家不断减少红木出口,红木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加上其自身的稀缺性,价格从2000年开始暴涨,虽然中间经历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但红木家具的价格上涨已经跑赢所有同时期投资品种,其投资价值也逐渐被认可。
500倍的“奇迹”
红木从收藏转向投资,源于2000年后的一波海南黄花梨收购潮。正是在那个时代,中国古典家具市场开始兴起,黄花梨家具除了使用价值更是被赋予了投资价值。
时至今日,杨波已经被外界冠以“黄花梨教父”之名。回忆起当年海南收购黄花梨以及日后价格的暴涨,“只能说是个奇迹”,他如此回味。
做灯饰品发家的杨波,在2000年前对于木质家具还是个外行,一次,别人将一件明清红木屏风以6万元抵给他用来还债,仅仅一年之后就被他卖了12万元,从此他开始对木质家具产生兴趣。
2001年,杨波带着30万元孤身下海南收黄花梨。当时,在一些黎族山寨,基本每户人家用的家具都是黄花梨做的,有的甚至是祖辈用过传下来的。在这些山寨,黄花梨被视为再普通不过的东西,被泥石流冲到河岸边也无人问津,就腐烂在那里。
杨波第一次去海南就收获颇丰,光是杵米的工具他就30块钱收了20多个,后来被他重新做成笔筒,每个卖到了30多万元。很多当地村民用的烧火棍都是黄花梨做的,每个也就不到100块钱,这些都被他收回来,日后加工成了黄花梨家具。第一次,他总共收到了七八百斤的黄花梨家具。
此后,几乎每年他都会去海南收黄花梨,但每次的价格都会上升。“2001年去的时候,几十块钱一斤;2003年大概就上百了;2004年已经到了1000块一斤。当时真的不太敢收了。”杨波回忆,2004年他看上一个村民家的两张三拼的八仙桌,村民要价1万元。而仅仅一年前才1500元一张。“我真的不敢买了,但是又觉得那张桌子太漂亮,不买可惜,最后狠下心来说买完这张再也不收黄花梨了。”
仅仅一年后,这种想法就被他彻底抛弃了。20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