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世说新语

论《世说新语》中语言艺术[键入文档副标题]2013/1/1日论《世说新语》中语言艺术摘要:汉末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期,从《世说新语》人物的言语应对中,处处都展示了这一时期汉末魏晋人的机智,这些应对机智一般都引典故作为事实基础;以应对者的锐利眼光、博学深思、反应迅捷作为主体基础。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的《世说新语》中的应对机智。关键词:《世说新语》;应对机智;锐利眼光;反应迅捷;博学深思;左右逢源;借力打力;巧破对手;避而不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时间最长,政权更换最频繁的一个特殊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1。长久以来儒家宣传的传统道德和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危机, 随着儒家思想的幻灭和玄学、佛教等盛行,崇尚自然、追求人格自由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此背景之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广泛而细致的笔墨记叙了魏晋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同时作者以简练、传神之笔塑造出一群在极富言语应对机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古人为我们所留下的智慧宝藏的一部分,具有现实学习意义。一、《世说新语》中人物应对机智的基础《世说新语》 中人物的应对机智的主体基础,是汉末魏晋时期人们风流不羁的名士风度,应对过程中深察事机、洞悉对方心理的锐利眼光,反应迅捷,以及博学深思。表现名士风度的应对在《世说新语》可以说仰俯皆是。1.眼光锐利:《世说新语》中机智的应对者,一般都具备深察事物真相、透视对方心理的能力,即使是几岁儿童亦是如此:徐孺子年九岁,长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第5条孔融八九岁的儿子,对于事物的洞察力,甚至超过了护犊心切的孔融,预先就知道自己必不免于祸端,故而能从容地代使者回答:“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这种锐利的眼光,是应对机智的主体基础之一。2.博学深思:知识储备与深思是机智应对的又一主体基础,这是因为应对主体有了一定规模的知识储备,并经过深思将其作为材料以运用,是机智应对的重要凭借。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忤旨。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直散骑之省。’”玄咨嗟称善。———《世说新语·言语》第107条虽然忤旨可能算不上是明智的,然而已经身处此困境中,却能够扭转局面,让桓玄“咨嗟称善”,其中的巧妙与智慧就一定值得我们去称赞与学习。这里的应对者,之所以能够机智应对、扭转局面,其原因是得益于他不仅能够脱口诵出潘岳《秋兴赋叙》的章句,而且用到此处恰到好处,非博学深思而不能为。3.反应迅捷:《世说新语》中机智的应对者,还具有反应迅捷的主体特征,他们通常都能在千钧一发的紧张中,急中生智,给出巧妙的应对,《文学》门类中记载的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世说新语·文学》第66条在上面所引文字中,曹植不仅能够应声而作以成诗,其反应之迅捷由此可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所作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作为同胞兄弟的曹丕对自己的苦苦相逼,堪称机智应对的典范。参考文献:一、《世说新语》中人物应对机智的具体表现《世说新语》中人物的应对机智是复杂多样的,论述无法完全囊括,本文主要从以下四各方面对人物的应对机智进行举例论述:左右逢源、借力打力、巧破对手、避而不答。1.左右逢源:在《世说新语》中,常常会出现二难选择的问题,若直接回答这些问题,总会让自己滑向一端,难以做到八面玲珑。遇到这样的问题,《世说新语》中机智的应对者总是能够很好地居于两端之中,达到左右逢源的妙境。桓玄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世说新语·品藻》第87条当着权势熏天的桓玄之面,评价他与谢安之优劣,确实算得上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刘瑾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机智就在于,他只客观地说出各人值得称赞的优点,丝毫不涉及不足之处,更不直接比较两人的高低,故能做到左右逢源。在仍然不愿就此善罢甘休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