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艺术家“下乡实验室”
青年艺术家“下乡实验室”
在11年5月1日,唐冠华走上崂山清凉涧,从一座废弃的老房子开始,修缮,建造,种菜,养鸡。在探讨生存选择的可能性时,他以自己和妻子为小白鼠,来开展一场自给自足的生存实验。他从城市退到山沟一隅,因为唯有乡村的土地,能为他提供自然的供养。与众不同的是,带着“青年艺术家”的头衔,唐冠华从上山的那一刻起,就把家园计划视为用生活来描绘的作品。
有为青年
为什么做家园计划?
面对这个问题,唐冠华把手插在口袋里,略微沉思了一下。“其实没什么初衷,家园计划不是一时形成的。肯定不能说是因为什么事才想做家园计划,但肯定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虽然听上去毫无头绪,但他还是侃侃讲开了。他强调,过去的事情总会留下痕迹,顺着这些无法消失的线索链,或许能发现些因由。
1989年出生的唐冠华的经历却与大多数同龄人有所不同。几年前,他是个背名牌包、戴名牌表、开设计公司的“有为青年”。初中就开始接单帮人修电脑。“如果你在网上搜青岛修电脑,第一个跳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他笑说。到了高一,修电脑的活儿都由同学去做,他只要收取提成即可。上学实在没意思,他便退了学,开了个设计公司,为开业的商铺拉来乐队表演,挣眼球。
曾经,他一单就做了十万元的生意,和朋友吃喝玩乐,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他记得父亲的朋友大讲特讲如何挣钱,最终激怒了他,年少的唐冠华一时冲动便仍掉了手上所戴价值不菲的手表。后来,生意也越来越难做,精明的同行不断挤占市场,唐冠华不得不绞尽脑汁创新,随后又拉过街舞团、CosPlay,直到被一位艺术家朋友的摄影作品击中,他忽然感到,艺术创作才是他的事业。
于是,唐冠华的身份由广告策划人变成了青年艺术家。他在青岛市里开了个平面设计工作室,称之为“馆子”,几经迁移,终于在大学路的青岛美术馆对面找到了一个靠海的大院子。唐冠华把工作室定义为“公共空间”,南来北往的朋友们在此借宿、做饭、玩音乐、喝啤酒。“他们也没什么钱,都是年轻人,都睡在地上,自己做饭吃。有一次一周都在吃土豆,用各种各样的做法。”
其中有个拍电影的朋友叫韩愈,他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曾以核动力第四国际为名组建了一支电子乐团体。唐冠华打开一本小册子的最后几页,上面还记录着那天发生的不寻常之事:“有一天清晨,韩愈从卧室的地板上爬起来,告诉我他有一个计划希望我们一起实现,他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许多未被界定归属和用途,闲置着的建筑空间,他希望将它们利用起来,首先将隔壁荒废的老舍故居作为一个具有读书、休息、观影、住宿等功能的公共空间,呼吁志愿者提供物资赞助,包括书籍、音像、声光电、被褥床铺、劳动力等,并期望将这个公共空间复制到各个城市,形成交互,客至城市的旅人可以找到这样一间免费的宿舍,每个人赞助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资给需要的人,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这和家园计划有什么关系吗?”我问。
“关系非常大!我觉得开放城市废弃空间的这个想法特别好!也有需求!”唐冠华兴奋地大叫起来。
盘踞城市闲置空间
“馆子”的隔壁便是老舍故居,老舍曾在青岛居住过三年,在那段时间完成了《骆驼祥子》。但在2010年之前,老舍故居只是一栋充满粪便、垃圾和蛆虫的“垃圾场”,尽管房子的一个角落里挂着“老舍故居”四个字,四邻仍然往空房子里扔垃圾。
韩愈号召人们一起动手清理,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将房子清理干净,变成一个可以居住、观影、读书、听音乐、看广播的公共空间。
但是,盘踞城市闲置空间的计划并没有继续下去。韩愈在公共空间的白墙上写上红色大字:“你有盘踞的权利”、“你有听的权利”、“如果你想被他人允许,那么你应先允许他人”……很快,媒体和政府介入,以破坏公物为由停止了盘踞计划。“馆子”也遭遇被别人“盘踞”的局面。一个邻居想在馆子的院子里卖烧烤,但油烟太大,加上吃烧烤的人容易醉酒滋事,院子里的人们希望烧烤退出。后来惊动了警察,人们才发现,这个卖烧烤的邻居并没有正规营业执照,但他却有很多惊人的证明:精神病人,杀过人,坐过牢,又从监狱转到精神病院后出院;低保户,有好几个孩子要养活。
“这种情况怎么办?”唐冠华无奈,“他也不想干别的,就是卖烤肉,而我们整天在这也就是玩的事儿,他的烧烤却是不做不行。”
尽管不愿意,他还是打算搬离大学路那个靠海的院子。接下来撤到哪里去?
不久,朋友们面临结婚、买房的问题,也逐渐搬离了馆子。曾经年少聚义,而今四散东西,让唐冠华十分感慨。一群青年人聚在一起讨论:有没有一个方案,能够把紧张的人际关系、住房、教育、养老等等现实问题全部解决,保持一起工作、生活的氛围?
“老韩总是觉得没什么希望,他做的事情就是写写字,瞬间成立一个作品,就OK了。但我觉得发问很好,但还不足够。而且我那时又有条件,为什么不能做这个事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