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正安:关于南朝琅琊王氏籍及书家考.doc

衡正安:关于南朝琅琊王氏籍及书家考.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衡正安:关于南朝琅琊王氏籍及书家考

衡正安:关于南朝琅琊王氏籍贯及书家考 【内容提要】 ●琅琊王氏祖籍山东临沂。据史料考证,“晋室南迁”后琅琊王氏书家生活在现江苏句容。当时,在南朝有侨置琅琊郡临沂县,并建琅琊城。南朝琅琊王氏书家人才辈出,史藉有存,试作考证和论述。 【关键词】琅琊王氏 书家考 籍贯问题 西晋怀帝年间“永嘉之乱”后,大批北方士人南渡。317年,司马睿在南京称帝,国号东晋。这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至此,琅琊王氏家族掀开了新的一页。由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的人口发生了重大迁移,据谭其骧先生《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研究估算:“当时共迁徙人口达90万,而侨置于今江苏省境内有26万人。”【1】其中王氏一族最盛,有十余派。以王浑、王济、王坦之等属太原之裔;王睿、王彝、王矩属弘农人;王肃、王珣、王恺属兰陵人。而王祥、王览、王导等为琅琊人。【2】 “但琅琊王氏是晋书坛盟主,从晋之南朝,许多著名书家都出于此门。”【3】 南渡后的琅琊王氏落户江左何处,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317年之后出生的琅琊王氏书家的出生地,肯定不再山东临沂。有意思的是,现在所有的文献材料,只要介绍到琅琊王氏书家籍贯时,就一概称之为“琅琊临沂人”,有的还加上“今属山东”。如:“王僧虔(四二六年――四八五年),南朝齐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4】《宣和书谱》介绍王僧虔时,也作“琅琊琅琊人,官至侍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习惯和史书记载过于简单。例如《二十五史》在列传各条目里只记载第一个人的籍贯,其晚辈的籍贯大都不再说明。例如:《晋书》第六十七卷,郗鉴条:“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而其子郗愔、郗昙,其孙郗超、郗恢都不再注明其籍贯。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和东晋的侨置郡县有关。 南朝虽然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但其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基本上都秉承东晋以来的结构和形态。特别是南朝的州、郡、县的建置情况和东晋基本一致。 关于南朝侨置郡县和琅琊王氏书家的籍贯 “晋室南迁”后,为了安置大批流亡的移民仕族,东晋政权制定了“侨寄法”。当时,在南徐州(治所在现在的镇江)便侨置十八个郡,其中就有南琅琊郡,辖侨县五十七,其中就包括临沂县。“这些侨置的州郡,实是一种流亡的行政机构,为保存南迁仕族官僚的身份地位而设立,大多徒有其名而无实地,这些南渡仕族只是在京口(现江苏镇江)仍以北方某郡守、某县令的身份族居而已。但琅琊王氏非比一般仕族,在南迁既久,恢复无望时,终于在咸康元年分得江乘县实地建立了临沂县,江南的临沂县范围,因历代地名与辖属变动太多,无法确切,但大体可考。《太平寰宇记》载,太兴三年侨立的郡,在当时的丹阳郡,地在今南京市北,而所属临沂县的江乘,既在今镇江市所辖句容县北部,这里,就是南渡以后琅琊王氏的籍贯‘琅琊临沂’”。【5】 据史料记载,在南徐州侨置的琅琊郡,不但有实地,而且还建立了琅琊城: “成帝咸康元年,桓温领琅琊郡镇江乘(今江苏句容)之蒲州金城。温以琅琊虽有相而无其地,求割江乘县境立郡。从之郡始有实土。” “琅琊城在县北(今江苏句容)六十里琅琊乡,晋元帝以琅琊王过江,国人随而居之因城焉。一曰即金城。” “晋元帝大兴元年琅琊王睿即皇帝位,使置怀德县于建康,以处琅琊国人随渡江者。隶丹阳郡永为汤沐邑,置南琅琊郡于江乘”。 “江乘南岸蒲州津有琅琊城,即句容琅琊乡相接地”。【6】 由此可以判断,晋室渡江后直至南朝王氏书家的籍贯,虽然称“琅琊临沂”,却是指侨置江南的“琅琊临沂”,而非现在山东的“琅琊临沂”。他们的籍贯是侨置于现在镇江句容的“瑯琊临沂”,而不是北方的“瑯琊临沂”,北方的“瑯琊临沂”是他们的祖籍。 东晋在江南侨置州郡县时,本来就直称某县某郡,根本没有加“南”字。直到义熙五年(409年),作为东晋大将的刘裕领兵北伐,收复北方青、徐二州,为与江南侨置州郡相区别,便在北方徐州前加“北”字,称北徐州,南方仍称徐州,到刘裕代晋建宋之420年以后,才取消北方徐州的“北”字,并在江南的侨州郡前加‘南’字。所以,在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存有南、北两个完全相同的徐州,而名目繁多的郡县相同名称,可能就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并不断在沿用,这样一来也是造成被“北琅琊”和“南琅琊”不分的原因。【7】 不妨我们将南朝南徐州具体行政建置,列述如下:【8】 南朝宋 州――南徐州(永初二年,加州曰南徐),南兖州(元嘉八年,分江北为南兖,江南为南徐。三十年正月,以南兖并入南徐,六月,还分南徐立南兖);郡――晋陵郡(元嘉八年,割江南和扬州之晋陵属南徐)侨郡十五(南东海,南琅琊,南兰陵,南东莞,临淮,淮陵,南彭城,南清河,南高平,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吴郡(大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