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野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野心”

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野心”   一个多月前,解放日报报业大厦的九楼电梯口,张贴了针对下属子报《新闻晚报》休刊的106个竞聘岗位,基本覆盖了待解决的采编人数。但有十几个记者在反复讨论榜单细节后,却作出了同样的判断:真的“下岗”了。   这些来自《新闻晚报》财经部和经济部的记者放榜前就有了心理准备。除了在财经报道着墨较多的《东方早报》,新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素来缺乏财经“基因”。最后公示的榜单上,明确与之相关的记者岗位只有3个。   多数财经、经济记者因此流失集团之外。不过,近几天财经媒体圈热传的一份招聘启事又唤起了这个出走团队的“乡愁”:上海报业集团高调宣布为筹备中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募集100个财经媒体人。   虽然许多人还抱着雾里看花的姿态,但这艘据说代号为“界面”的巨舰尚未出港,便已被贴上了“中国彭博社”、“雪球+华尔街日报”种种华丽标签。剩下的问题似乎只有一个:盛名之下,它究竟能走多远?   新项目的野心:   彭博社+华尔街日报   其实上海报业集团内部早就有过将做“增量”的传闻,去年12月底甚至有一条消息称,集团将办一张财经报纸同城叫板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第一财经系”。   而一个月前,虎嗅网和钛媒体刊出两篇“爆料文”,让大家感觉到,铆足了劲呈现一种新型经营思路的上海报业集团远比坊间设想的更有想象力。   虎嗅网“爆料文”称,上海报业集团将改变一财等传统媒体的做法,打造“雪球+华尔街日报”,其描绘的图景大大颠覆了媒体的定义:记者采写的报道不再为广告铺垫,而以舆论干预的能量粘合一群真实投资者参与的类似雪球的社区;集团角色先由主导公共传播的媒体摇身变成金融信息的提供商,再变身金融服务商,最终靠交易、数据和金融产品销售赚钱。   听起来确实耳目一新,不过在2月12日的招聘启事亮相之前,这个众方瞩目的项目并不能算是真正面纱除尽、雏形初现。   “相比‘雪球+华尔街日报’的做法,上海报业集团的真实诉求更有野心,近似‘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做高质量通讯社的同时搭建一个庞大的金融数据库。”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魏武挥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道。自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他曾多次通过自媒体发声、持续评点。其母正是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渊源颇深的知名财经媒体人贺宛男。   “彭博社的交易员客户需要的信息最大诉求是简短和快速,要的就是那几秒钟时差,所以它的报道并不侧重对‘小道消息’的热烈追逐,而是侧重对流言的核实。”魏武挥解释道。记者注意到,此次招聘启事对主攻“财经原创资讯”的期权记者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即是“在上市公司拥有信息源,对重要财经新闻和商业事件具备信息核实能力”,与彭博社的思路高度吻合。   魏武挥认为,这也意味着未来呈现于这一新媒体的报道很可能以三五百字的快讯为主,注重阅读体验的新闻写作退居次位,“多数报道将是写给非常窄的专业受众看的,而不是面向普通读者。”据悉,计划招募的60个“期权记者”更是突破“记者”的内涵边际,来自金融机构和行业内部人士将大受欢迎。   “它看中的还有像彭博社那样打造一个网上社区的高端平台价值,招聘启事中提到‘联名专业投资网站提供上市公司分析报告’,‘激励专业人士撰写公司价值分析及提供商业信息’就是流露出打造一个净化版雪球的意图。”魏武挥如是说。   而“界面”对新闻的雄心也并未全部褪色,它比彭博社更有梦想的地方或许在于想追随《华尔街日报》的步伐,依靠媒体影响力持续生产足以撼动股价的新闻,所以对“对重要财经新闻和商业事件具备敏锐洞察力”的传统记者也抛出了橄榄枝。   远学彭博社,   贴身PK万得、大智慧   新项目事无巨细的战略目标中,甚至还包括“为上市公司提供投资者关系服务”这样的财经公关公司业务,被媒体人戏称为“要将金融服务一网打尽的节奏”。不过,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在受访时对此持保守态度。   上海一家QFII操盘手Vincent对记者坦言,彭博社的成功并不是靠新闻团队支撑起来的,复制又谈何容易,“当年创始人彭博自己就是投行出身,盈利来自面向华尔街用户高价出售和出租彭博终端机。”   作为彭博专线服务的用户,Vincent认为彭博机的核心价值在于每天发布大量股票、债券行情和汇率、原料价格等实时资讯,以及专业度极高的操作手感,令机构愿意为年租金超过2万美元的终端买单,“在拥有自己的新闻社之前,这种依托硬件的优势就已经形成了文化,许多圈内人视使用彭博终端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是,2009年彭博社收购了《商业周刊》,将当时专访亚马逊掌门人的独家稿件优先发布在终端机上,最终左右了操盘手们的拇指,令亚马逊当天股价上升了5个百分点。“国内在机构用户中比较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