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要点.docVIP

某高速公路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高速公路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要点

某高速公路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要点   摘要:本文以贵州某高速公路高边坡为例,介绍了在较复杂地形条件下高边坡治理方案设计和施工要点,给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边坡治理锚索 抗滑桩 边坡稳定性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 slope of an expressway in guizhou as an example, introduc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lex topography high slope treatment projec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points,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Slope governance; Anchor cable; Anti-slide pile; Slope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加快,出现了大量高边坡治理工程,对高边坡的防护与治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更多的选择实用、合理、经济及美观的工程措施,确保高边坡的稳定,现在以贵州某高速公路高边坡为例,介绍某高边坡治理设计及施工要点。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平塘互通式立交BK0+300~AK1+220段右侧场区位于贵州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段,属低山剥蚀地貌类型。路段附近标高714.4~820.9m,相对高差约106.5m,线路轴线通过段地面高程为748.26~769.84m之间,相对高差20.68m;拟建工程场区植被较发育,BK0+300~AK1+220段右侧挖方边坡,全长83.90m,轴线最大挖深16.2米,路基段开挖后在右侧将形成高约29.0m的边坡。   二、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层岩性   路段出露地层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堆积层(Qc)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T2)粉砂质泥岩。   (二) 岩土构成   1. 覆盖层    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黄色,可塑状。全路段分布,厚薄不均,厚度为1.0~5.2m。   堆积层(Qc)碎石土:褐黄色,由滑坡体H滑塌堆积形成,结构松散,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粒径5~20cm,碎石含量60%,其余为粉质粘土充填,稍湿,厚度1.0~9.0m。   2. 基岩   场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T2)粉砂质泥岩。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淡紫红色、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岩芯呈块状、碎块状,厚2.9~3.2米。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淡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岩芯呈块状,少量柱状。   室内试验数据成果进行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其结果见表1   表1 岩样室内试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样品名称 统计参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   系数 标准值 样本数(件) 备注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粘聚力c(MPa) 1.61 3    内摩擦角φ(°) 49.1 3    饱和抗压强度(MPa) 11.6~15.0 13.05 1.269 0.097 12.002 6   3. 该路段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地下水沿岩层层面、裂隙及孔隙向路段右侧地势较低处溪沟径流排泄;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水质分析报告,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呈微腐蚀性。   三、 高边坡防护设计   (—)高边坡工程设计原则   1.路堑、路堤高边坡工程设计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采用稳定为本,加固为主,排水、防护并重的综合处理措施。   2.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刷方减重,加强地表、地下水的排水措施,以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坡体的稳定性。   3.考虑全线工程的绿化问题,设计综合利用多种防护措施,重点采用了稳定与绿化相结合防护措施。   (二) 本工程区段设计选择说明   1.场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该段为挖方路段,轴线最大挖方高度16.2m。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厚约1.0~5.2m。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层厚2.9~3.2m,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软。岩层面结合很差,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中风化岩体破碎~较完整,右边坡为顺向边坡,左边坡为逆向坡。   控制边坡稳定的结构面为岩层产状(165°∠23°)及一节理面(90°∠72°)两组,拟建边坡区岩体节理发育,主要发育的节理产状有90°∠72°,3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