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插水稻产量与栽培肥料对比
机插水稻产量与栽培肥料对比
通过水稻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肥料配比与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影响试验,探索最佳施肥水平和机插行距,为丘陵地区高产高效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机械化肥料行距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选择
试验田选在泰和县螺溪镇中房村11组农户王耀柱稻田,该农户高中文化程度,具有较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农机技能,热衷于接受农技新知识,勤劳能干,现承包和租赁水田160多亩。试验田土质为砂质壤土。经测定,土壤基础肥力构成为有机质29.3g/kg,全氨1.44g/kg,碱解氨147.00mg/kg,速效磷94mg/kg,速效钾19.80mg/kg,水分2.3%,肥力中上等,肥力均匀。试验田具有代表典型南方丘陵特征的双季稻田区,该田块交通较为便利,农田基础条件较好,辐射范围可达1000多亩。
1.2供试材料
1.2.1供试肥料45%贵溪产复合肥(15-15-15),九化产尿素(N46%),加拿大产氯化钾(K20 60%),赣化产过磷酸钙(P205 12%)。
1.2.2供试水稻品种选用上年筛选的符合机械化生产特点的水稻品种2个为中嘉早17号,先农37。
1.3试验方法
1.3.1农机作业。采用“禾缘”牌4行步进式插秧机进行机插,使用江西手扶拖拉机厂赣发东风-151手扶拖拉机机耕,机耕深度为8-13cm,使用湖南龙舟4lz-1.8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收。
1.3.2育秧方式。使用机插硬盘田间淤肥育秧,秧苗按薄露湿润方法管理,各项农事操作都在同一天完成。
2试验过程
2.1试验处理
按不同机插行距,不同肥料配比一共选择3丘田块为试验田,每丘田块均同样栽种2个早稻品种:中嘉早17号,先农37。
2.1.1不同机插行距,规格为机插行距30cm(9寸行距)×11.7cm(株距)。规格为机插行距26.4cm(8寸行距)×11.7cm(株距)。
2.1.2不同肥料配比(b)及施肥方法。b1为高肥田,纯氨12kg/亩,p20 6kg/亩, k20 12kg/亩,氨磷钾配比为1︰0.5︰1;b2为中肥田,纯氨10kg/亩,p20 5kg/亩,k20 10kg/亩,氨磷钾配比为1︰0.5︰1;b3为低肥田,纯氨8kg/亩,p20 4kg/亩,k20 8kg/亩,氨磷钾配比为1︰0.5︰1。
三丘试验田面积是高肥田(b1)为1.6亩,中肥田(b2)为2亩,低肥田(b3)为1.8亩。另外,试验田旁边设置了示范田???面积为18亩,均按中肥田的要求进行种植。
2.2田间管理
2.2.1机插:3月20日播种,4月20日机插,秧龄为30d。
2.2.2病虫防害防治的时间与用量。共施药三次,第一次为5月10日防治钻心虫,用药方法为亩用20%康宽10ml+农家兄弟40ml,兑水30公斤喷雾。第二次为6月16日防治穗颈瘟、纹枯病、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等,用药方法为亩用20%康宽10ml+75%三环唑40g+30%爱苗15ml+快克10g兑水90斤喷雾。第三次为7月5日防治稻飞虱等,用药方法为亩用25%吡蚜酮20克兑水90斤喷雾。
2.2.3其它。试验区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同农户习惯方法,早稻收割7月20日。
3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3.1秧苗素质
机插前,两个品种选取代表性秧苗50株,测定株高叶龄根数,百苗鲜重,同时测定苗床播种均匀度。
3.2秧苗机插质量
调查不同秧苗的机插质量,每个小区选择4行10株,调查插栽深度,每穴株数、伤秧率、漂秧率、漏秧率,取其平均值。
3.3茎蘖动态
在机插后7天,每个处理定株20穴进行基本苗的调查,以后每隔7天进行茎蘖动态的调查,共调查7次取其平均值。
3.4干物质量
7月20日,每个处理取代表性稻株4株,计算地上部干物质量。
3.5产量和产量构成
每处理调查20穴茎蘖数,算出有效穗数,取样3穴测定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各小区水稻收割中心4㎡测产,单独脱粒测定干谷水分含量,然后计算折合含水量为14%的稻谷产量。
4结果与分析
4.1同一施肥水平,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同一施肥水平不同机插行距各处理小区的产量各不相同。同一田块,先农37行距8寸的产量明显高于9寸产量。例:中肥田、先农37行距 8寸亩产467.42kg,行距9寸行距产量447.86 kg,8寸比9寸亩产高19.56kg,增产效果明显。分析认为:水稻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机栽密度越高,所需养分越多,杂交稻优势明显,分蘖好,有效穗多,穗粒多,结实率高,产量自然高。而同一田块中嘉早17行距8寸的产量低于9寸产量。早稻8寸插秧机栽插深度稍深,并且每穴株数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