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叶”诗人穿越历史悲剧生命之航
“九叶”诗人穿越历史悲剧生命之航
【摘要】九叶是“一批对于人生苦于思索的诗人”, 对社会现实的冷峻的解剖、理智的批判,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忧患和对自我深层心理的探索,几乎是他们诗歌的共同的主题意向。九叶诗人注重形象思维的力量,探索新的表现手段,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建立起含蓄、凝练、深沉、谐美的流派风格。他们的诗歌是中国新诗在艰难曲折中深入发展的标志,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总体上实现突破、走向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九叶;美学风格;现代化
九叶诗派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偶有人称他们为“新现代派”或“学院派”,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则常被人称为“九叶诗派”。九叶诗派实际应不止九人,除了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9人之外,还应有方敬、莫洛、金克木、王佐良、徐迟、李白凤、马逢华、李瑛??方宇晨、杨禾、吕亮耕等。九叶是“一批对于人生苦于思索的诗人”,诗要思想,可以说是整个九叶派的一个共识。他们认为,诗人既要有凝聚的沉潜的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与超越的目光。因此,他们在表现社会人生时,并不像七月诗派那样直抒胸臆,直接发出战斗的呼喊,而是注重主体的哲学的思考和理性的探索。可以说,对社会现实的冷峻的解剖、理智的批判,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忧患和对自我深层心理的探索,几乎是他们诗歌的共同的主题意向。九叶诗人注重形象思维的力量,探索新的表现手段,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建立起含蓄、凝练、深沉、谐美的流派风格。他们不管是使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技巧,还是借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都意在克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直率与浅露,创造含蓄而深邃的诗境。九叶诗派与世界现代主义潮流取得了进一步的联系,在与中国的现实和中国诗歌传统的结合上也比以前更紧密、更深入了;他们在深刻体认现代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自觉地确认“新诗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对之进行了新的成功的探索,他们的诗歌是中国新诗在艰难曲折中深入发展的标志,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总体上实现突破、走向成熟的标志。
1981年,作于四十年代的诗歌合集《九叶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九叶集》的出版闪现了被湮没达30多年的灵光,他们中的大多数还以新的探索引起诗坛的高度重视。穆旦临终前的创作依然显示出那颗搏斗的灵魂跳动的活力,思想的深邃和艺术的成熟都让后来者为他的早逝惋惜不已;郑敏自1979年重拾诗笔后就没有停止过独立寻觅、探索、攀登的步履,从现代到后现代,自觉保持与世界诗歌的最新潮流同步;而偏居一隅的唐湜在困厄中仍坚持写作,在生命航行的悲剧中坚定地把持着对美的幻想、对生命的诗的不断追求,最终复归于古典的宁静和纯朴。他们的独立品格和执著追求,不仅显示了“归来的诗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而且也给“崛起的一代”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艺术资源。
郑敏开始恢复创作的最初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主题与当时诗坛涌现的大量的诗歌并无多大不同。在当时,郑敏首先关注的是政治性命题。她急切地要表白对祖国、对土地的深挚的爱,追叙在“寒冬”时节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并且对于重建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表现了建立在对人类力量充分信任基础上的乐观。“复出”后的诗人在艺术方法和风格上力图寻找与四十年代创作的衔接点,建立静穆、沉思的风格。这种创作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静穆幽邃的哲理抒情,在《古尸》、《昙花又悄悄地开了》、《白杨的眼睛》、《第二个童年与海》、《冬天怀友》,以及未收入集中的《心象组诗》等作品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呈现。郑敏对于人的内心深处所经历的波动,心灵中的冲突,偶然间产生的情绪,在静夜陷入的冥想,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她把这些人生体验,升华为哲理性的情思。郑敏沉思的宇宙是一个充满力度与柔和、坚韧与和谐、凝固而流动、声音与色彩、时间与空间玄妙交响的世界。在她的这些玄思中,可以看到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观,这就是对于“赤裸的”、简单的、剥去了一切暂时存在的修饰之后的“纯净了的真实”的赞美。
1985年以前,郑敏充满强烈的感情,又急于表达知性,为防止误解,还常常在诗中提醒读者与编辑。这个阶段,她的诗知性占上风。1985年以后,她找到了新的途径,把无意识的发掘运用于创作过程的转换。《心象组诗》之后,她找到了转换的路子:知性不再干扰,悟性也不再突出地以某种哲理的形式出现,感性也自然有了,三者融合为一体。郑敏诗中的意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个图画,它与诗人的整个心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感性的形象或“状况”出现,她的后期诗作以拒绝概括的丰富展示了一个历经沧桑而仍不失赤子之心的敏感的知识分子对变化中的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如果说她在40年代的诗像春日的花藤,芬芳舒展,含露的光彩熠熠生辉,那么郑敏80年代的诗则展示了秋季的风景:秋的明澈、秋的丰富、秋的成熟与秋的庄严。
唐湜用许多精力来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