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委托贷款经案例分析
PAGE
PAGE 1
从一桩诉争长达十年之久的委托贷款纠纷案
谈法律适用及过错责任问题
一、案件基本情况
1992年10月12日,某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以下简称信用社)与农行某支行营业部(以下简称农行支行)签订一份《委托贷款协议》,信用社委托农行支行向成都宏泰总公司(以下简称宏泰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月利率9.9‰,信用社收到利息后按利息的5%向农行支行支付手续费。双方约定,委托贷款项目若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严重问题,宏泰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话,农行支行负责所欠贷款的落实和追收,至收清为止。
同年10月10日,信用社将300万元划至农行支行,并在同日由农行支行发放给宏泰公司。1992年11月10日,农行支行与宏泰总公司、电化厂就该笔贷款签订了《补充抵押借款协议》,约定由电化厂作为担保人并提供物保,附抵押物的清单,抵押物均未登记。贷款发放后,贷款未按照约定用于购钢材,而是挪作他用。1994年,农行支行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宏泰公司,要求其偿还此笔贷款。双方调解结案,宏泰公司以其下属的电化厂的机器设备和电解二氧化锰半成品200吨用于抵偿该债务。该调解书生效后,农行支行未申请强制执行。1998年,信用社更名为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该笔贷款一直未能收回。农村信用社于2006年3月1日起诉农行支行,要求其返还300万元委放资金及利息。
此委托贷款纠纷是笔者实务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诉讼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该案看似简单,实际上背景复杂。1996年之前,农村信用合作社隶属于农业银行,在农行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业务,支持农村家庭承包和乡镇企业发展,支持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资金来源为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职工的入股,没有任何单位和组织划拨。1996年,国家开始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实施农行与信用社分家制度。在此过程中,双方遗留不少资金往来方面的问题。该案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牵涉众多法律难题,笔者一一加以阐述。
二、法的溯及力
“法律必须是稳定的,但不可一成不变”(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5页。罗斯科·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5页。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自然法学派主张法不溯及既往。在古罗马时期,就形成了一个法律格言“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古典自然法学派继承罗马法的传统,坚持法不溯及既往。自然法学派秉持理性主义的立场,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认为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致力于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基于这样的目的组成的政治社会即法治社会。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人不应被尚不存在的规则束缚,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88页。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6页。
规范实证法学派对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持否定态度。纯粹法学的代表人物凯尔逊站在实证主义的立场上否认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凯尔逊提出法律可以溯及既往的理由:第一,根据任何人不因对法律的无知而受原宥的原则,法可以溯及既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知道法律对他的作为或不作为赋予制裁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对他不施加制裁的理由,这与在一个有追溯力的法律下,当人们在行为时不可能知道法律对这种行为赋予制裁的情况并没有本质不同。因此法律得溯及既往。第二,法律不仅是规范,而且还是对人们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没有东西能阻止我们将规范作为一个解释方案、一个评价标准,这一标准能够适用于在这一规范出现之前就已发生的事实。对某人在过去所做的事,我们可以按照在这一事件做出之后才有效力的规范来加以评价。”(奥)凯尔逊:《纯粹法学》刘燕古译,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第46页。
(奥)凯尔逊:《纯粹法学》刘燕古译,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第46页。
(奥)凯尔逊:《纯粹法学》刘燕古译,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第47页。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也对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持保留态度。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是建立在人们对其所遵守的法律知道和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而这要求法律具有确定性。但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家认为法的确定性是一种神话。弗兰克认为,法律之所以是永远不确定的,原因在于法律所应付的是人类关系中最为复杂的,法律面临的是混乱的、使人感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电动重卡充电站建设方案.docx VIP
- 一种白肉灵芝-魔芋胶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20J333 建筑防腐蚀构造.docx VIP
- 24J113-1 内隔墙-轻质条板(一).docx
- 保护区安全准入复习试题附答案.doc
- 工厂分伙协议合同.docx VIP
- 古韵悠长 第一课《雕梁画栋》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TCECS1517-2023 装配式压制玻璃钢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需求分析与课程设计》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