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系统应用生理学-杨小东
呼吸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①外呼吸 指外环境与肺之间气体交换的肺通气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的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 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完成外呼吸过程 呼吸全过程的完成不仅有呼吸系统的参与,还需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机体代谢水平发生变化时,呼吸的控制都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第一章 呼吸系统的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正常解剖和结构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通常可分为上、下呼吸道两大部分。 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和喉构成。 气管以下部分则称为下呼吸道。 临床上通常将鼻、咽、气管、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通称为传道气道(conducting airway); 而将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称为呼吸区(respiratory zones)。 一、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脏的门户并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和过滤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进入肺部的气体适合人体的生理需要。 成人的鼻腔容积约为20ml,鼻腔有两侧上、中、下三个鼻甲,曲折的粘膜使表面积约有160㎝2,由于鼻甲呈不规则形状,吸入气在鼻腔内产生紊乱,大大增加气体与粘膜表面接触机会。 粘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分泌,因而鼻腔有加温、增湿功能。 吸入的冷空气经过上呼吸道后温度接近体温,到达咽部的气体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 鼻腔还有截留吸入气体内的异物作用,直径在15μm以上微粒的95%-98%,可沉积并在鼻腔内被清除。 咽是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门户,也是食物通过的必经之路,正常的咽功能对保证食物及口腔分泌物不流入呼吸道起重要作用。 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吞咽功能的障碍,常使咽部分泌物流入气管内,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用通气机的病人常常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外界气体不经过上呼吸道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的正常加温、加湿和过滤等功能完全丧失,进入的气体如没有经过适当处理,那么干冷的气体可损伤气管粘膜的防御功能 ,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二、下呼吸道 从气管向下逐级分支,通常是一分为二,每分一级,其总面积比上一级要大20%左右,从气管为0级,主支气管为1级,直至肺泡囊为23级。 根据功能的不同,下呼吸道可分为传导气道和呼吸区,每区各有其不同的结构特点。 临床上,气管位于胸腔外部分称为胸外气道 胸内的气管和肺外部分主支气管又称为中心气道,因其组织硬韧和软骨支撑,其管径受呼吸影响较小。 在吸气状态下, 管径大于2mm的气道称为大气道, 管径小于2mm的气道称为小气道。 (一)?? 传导气道 1、气管(0级)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止于气管隆凸,与主支气管相连,位置相当于第5胸椎上部水平。 其长度为11cm,前后径为18cm,横径为22cm,女性气管的值略小于男性。 气管由U型气管软骨所支持,通常有14~16个,气管切开一般在第2~4软骨环进行。 2、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1~4级) 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粗短,从气管分出时与气管主轴成角较小,更易滑入异物。 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分为上、中、下三支肺叶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分为上、下叶支气管。 叶支气管再分为段支气管,每一段支气管及其分布的肺组织称为肺段。 ? 主支气管与叶支气管软骨环比较坚固,再往下行便成不规则的形状或螺旋板,细胞高度逐渐降低,软骨减少,平滑肌增加。 此段气道受胸内压影响明显,用力呼气时,胸内压超过管腔内压(约50cmH2O),部分支气管便会萎陷,其萎陷可限制正常人的最大呼气流量。 3、小支气管(5~11极)小支气管经过7级分支,其内径由3.5mm降至1mm。在经过每一级之后数目加倍,因而总面积逐渐增加,在小支气管与肺泡间的阻力较小。 4、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12~16级)气道在11级分支后内径小于1mm的支气管有明显的改变。由于软骨从管壁上消失,结构上的刚度不再是维持气道通畅的主要因素。气道失去其纤维鞘而深入肺实质内,气道口径受胸内压的影响较小,主要受肺容积的影响。 细支气管的分支逐渐增多,一个细支气管可分成18个最后一级终末细支气管,因此,总横截面积不断增加。气体通过时流速渐缓,分布均匀。但单一管腔较狭窄、管壁菲薄、无软骨支撑,易扭曲陷闭。发生炎症后,也易产生粘液阻塞,常常是慢性支气道炎及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病部位。 (二)、呼吸区肺单位: 是终末细支气管以下肺的功能单位,由移行区与呼吸区肺组织构成,平均直径7.4mm。 一个肺单位可包括400个肺泡管和肺泡囊。 由于平滑肌的收缩,在平时某些终末细支气管关闭,使部分肺单位处于不工作状态。 1、呼吸性细支气管(17~19级): 是细支气管向肺泡过渡的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