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此岸与彼岸——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关于宗教 宗教产生的原因 恐惧——敬畏(自然、死亡) 痛苦——救赎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非宗教的人生和对超越的向往 多元信仰和一元崇拜 王权与教权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人的宗教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对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则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和核心的一部分。”——[英]韦尔斯《世界史纲》(上卷) 按照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观点,人类迄今已形成了东西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印度教与佛教和西方系列的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一、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 ——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则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 1、“非宗教的人生” 中国哲学各流派尽管不同程度地承认天命观,但基本上不系统讨论彼岸世界的问题,不系统论证一个人格化的神的存在问题,更没有树立一个主宰世界的人格化的神,也没有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明显对立观念。 中国——非宗教的人生 中西宗教文化的分道扬镳始于人类由原始信仰走向文明宗教的进程中。 中国文化发展到西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神本观念的明显衰落和人本思潮的广泛兴起。 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出于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对超越现世人生的彼岸——来生或者是鬼神世界并不关注,而是倾向于入世和人道的价值取向。 与西方哲学沦为神学婢女的状况不同,中国的宗教信仰一直让位于儒家思想。 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 1、在印度和尚第一,皇帝见和尚下跪,在中国王法大于佛法,和尚见皇帝下跪。 2、印度和尚剃度以示舍弃一切。中国儒家认为身躯、头发为父母精血,应视之如命,还要在头上烧洞,就更不行了。 3、印度和尚要出家,儒家则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 4、印度和尚当时靠野生物充饥,且视牛为天神。而中国当时已喝酒吃肉 。 禅宗:佛教中土化的结果 1、重视现世:“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逢境对境,见色闻声,开眼合眼,悉得明宗”。 2、重视直觉、顿悟:“拈花示众,默然一笑”;“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皆令自解自悟”,“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见性成佛。 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 1、道教在保留原始方术方技的基础上,在东汉年间佛教的刺激下,通过整理经籍、制定仪规,于南北朝正式使用道教名称。 2、道教的核心是神仙思想,追求现实利益的理想:一是个人长寿永生,二是社会和谐安乐。既出世又入世,努力寻求现实满足。 3、道教的经典是《道藏》。分四大部分:教义、方术(符咒、法术、斋醮)、医术(内丹、外丹)、伦理(戒规、功过格) 就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而言,也是实用主义态度:“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有奶便是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在这种价值尺度的导引下,宗教所有的超越性质(即宗教性)被抽取一空,剩下的只有保佑现世人生的幸福和安乐的功效,概括起来恰如梁漱溟所说的“非宗教的人生”。 西方——对超越的向往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宗教到现代启示宗教的发展过程。 儒家宗师孔子有一句名言叫做“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充分反映了贯穿于中国文化当中的这种人文精神和实践理性原则。事实上即便作为严格意义的中国宗教如道教与佛教,在其教义和信仰形式中也充满了世俗性的内容。所以明清之际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教士如利马窦等即曾对中国宗教的宗教性提出诘难:“在中国没有一门宗教,没有一门教义不是万分糊涂的,就是本教门内的僧侣也不知其所以然。” 由于没有寄托于彼岸的信仰尺度,此岸人生的价值和尊严就没有了精神信念的支撑,整个社会有的只是严格的等级秩序,个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承认和尊重。表面上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依靠完备的现实人伦规范确立的大一统的社会,实际却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缺乏根本的信任感沦为一盘散沙;表面上宗法家族是维系社会的纽带,实际人与人的信任却难以逾越出家庭的局限。从而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美国学者福山所说的“低度信任”的社会。 2、对超越的向往 西方文化从起源上讲有两个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化奠定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古希伯来文明则为西方文化提供了超越性的宗教尺度。 闪米特语系的希伯来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