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内容评判的四个标准首发《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7年09期庄照岗(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广东 东莞 523808)对于怎样的一节语文课才算精彩的好课这一问题,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只有课堂活跃热闹的课才算精彩,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学生积极参与才算精彩,也有人认为只要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就算好课,但说来说去,这些看法都始终游离于内涵之外,在外在形式上转圈,始终脱离学科特性,在共性上各执一词。其实,有“干货”的语文课才称得上精彩,而“干货”指的就是适宜而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只有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性并且有适宜恰当的教学内容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语文课。我们常常想,为什么数十年的课程改革迟迟未见大的成效?为什么名师的经验难以推广?为什么那么多的教学模式难以得到仿效?为什么名师依然是名师,普通教师依然是普通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只看到了外在,而忽略了内涵。一节课,很多人仅仅看到课件如何花哨,学生如何活跃,教师教态如何自然,技巧如何娴熟,而对教学内容视而不见;一个名师,我们仅仅见到他如何风光,如何有思想,如何上课行云流水,而对其数十年读书思考,兢兢业业听而不闻。所以,很多人也听名师的课,也看名师的书,也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但总是得其形而未得魂,习其技而未学其道。可见,方法与技巧是可变的,是常变的,而内容是如一的,是恒定的,只有把握住适宜恰当的教学内容,才真正把握住了语文教学之“道”,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得意忘言”,才能成就好课。反过来讲,如果没有适宜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就在方法技巧上兜圈子,看谁的更花哨,更新颖,在外在形式上精心雕琢,多媒体工具使得炉火纯青,引导启发看似不着痕迹,考试搞得热火朝天,试卷发得如叶落纷飞,试题讲得唾沫横溅,而教学内容却依旧是照搬教参,拾人牙慧,在浅层次上“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思想境界上则向“一沟绝望的死水”挺进,使得整节课活跃而肤浅,热闹而幼稚,环环相扣而平淡如水,皆大欢喜而一无所得。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算“干货”呢?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算是适宜,才算是恰当的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准去评判。第一, 是否体现学科特性我们常说,上语文课就要有语文课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语文的学科特性,我们还说上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这个“语文味”也是语文的学科特性,可以说语文学科特性体现的越好,这节课就越成功,就离好课越近。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语文课怎么可能上成历史课?上成政治课?可就有老师上成历史课、政治课,有的老师就喜欢“红杏出墙”,就喜欢“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就是喜欢“跑偏”,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最大的悲哀就是语文本体意识的淡化和失落,而很多语文教师反而不自知,反而在偏离的轨道越跑越偏,在深陷的泥淖中越陷越深。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带领学生去触摸文字的温度,去体味文字的精妙,去感受文字的灵性;走进语文就是和学生一起去吟哦咀嚼,去品鉴赏析,在一篇篇诗歌散文中近距离感受文字的魅力,进而深味人间真情,体悟人生真谛,在流光溢彩的语文世界里历人生百态,发历史幽情。比如在讲《与妻书》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字的疏通,停留于政治性的教化,而应让学生在直面文字之时,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味林觉民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儿女情长、缠绵悱恻。比如“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一句,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此句反映出林觉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则显得索然寡淡。而直面文字,触摸到文字的形象层面,我们则放佛能够看到林觉民在书案前,强抑悲痛,对爱妻倾诉衷肠的情景:泪水浸湿了书信,泪水模糊了双眼,每一个字都仿佛一把刀砍在林觉民的心上,墨汁在滴,实际上心也在流血,如此字字泣血,如此痛断肝肠,林觉民多想停下笔来,缓解内心的痛楚,可对妻子的爱,对家国的责任以及时间的紧迫,让他又一次次重新拿起笔来,而“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坐下而又站起,提笔而又搁笔的矛盾的、痛哭的、无奈的丈夫形象。第二, 是否闪烁思想之光一些课看起来声色俱佳,听起来行云流水,教师激情飞扬,学生对答如流,为什么还是称不上精彩?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味、缺乏思想,在浅层次上滑行;没有思想的闪光,没有灵魂的碰撞,没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实,我们教材当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大浪淘沙,精挑细选的文思俱佳的精品,很多文章本身就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思想之光发掘出来,解读出来,传达出来,让学生也沐浴在思想之光中,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比如苏轼的《赤壁赋》,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就不能仅仅止于课文的翻译,重点字词的讲解,不能仅仅告诉学生一个干巴巴的主题:表达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后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以及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而应当引导学生在水月中沉思,水给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