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诗看唐代家庭教育
从唐诗看唐代家庭教育
【摘 要】唐代之所以成为文治武功全面发展的盛世,家庭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内容、体裁繁多的诗歌至唐代发展到顶峰。唐人借助唐诗开展家庭教育,而唐诗是作者思想的凝结升华,让子女在进德修身、求真远志、节操正气、谦恭礼让、惜时爱物等方面受到启示。
【关键词】唐代;唐诗;家庭教育
唐诗作为唐代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其中对子弟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美好期许、教导的诗篇更是屡见不鲜。“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吟诗作赋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诗歌是语言的提纯与升华,因而诗教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一、勤学勉行、读书致仕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空前膨胀,士族们垄断政治、经济、文化,下层庶出地主阶级处于被统治之下,社会地位也低于门阀大族,被排挤在上层社会之外。由于政治被世家大族所控制,九品中正制也渐渐沦为为士族服务的工具,结果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统治局面。南北朝后期,士族门阀势力逐渐衰弱,隋末农民大起义更是给士族致命之击,被士族所垄断的政治局面开始松动。新生的李唐王朝为了巩固政权,消除士族的不良影响,废除九品中正制,转而实施科举考试。“在这种制度之下,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庶民百姓,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这就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凭门第‘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垄断局面。”寒门士族在这种情况下读书进取、登科及第之心随之高涨,这一大环境下,鼓励学子勤学苦读、治学修身的唐诗也是应运而生。
唐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其出发点是想改变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过去,希望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这一途径登科及第,光耀门楣。这种“书中自有黄金屋”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是科举考试制度的衍生物,科举成为寒门子弟摆脱困境,进入上层统治阶级的捷径,有了这样相对而言简单的敲门砖,学子们欢欣鼓舞之际,想通过科举改变困苦的现状也是无可厚非的。如王樊志的诗“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珍珠。丈夫无???艺,虚沾一世人。”“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一朝乘驷马,还得似相如。”这种书中求富的心态并非个别诗人所有,而是反映了当时唐代整个社会的思想趋势。
二、爱国忧民、建功立业
唐代建立,由于统治阶级吸取前朝教训,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稳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力日益强盛。不过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没落,国内民变不断,边疆战争迭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志之士空怀报国之心,而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无奈只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怀。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流寓到四川成都,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除此之外,唐诗中表达爱国忧民的诗篇许多许多,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战城南》、杨炯的《从军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等。所有这些诗篇虽然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爱国忧民的情怀,但是对于教育时人和后代人要怀有一颗爱国忧民的心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它就像灵泉圣液,滋养着国人的心灵;像战鼓军号,激励着国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像罗盘灯塔,指引着国人前进的方向。毫无疑问,这对于提高国人的素质,锻造民族精神,培养高尚的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唐代鼓励学子从军卫国、建功立业的诗歌基本上充满了当时人们慷慨报国的豪迈之情,虽然其中不乏求取功名利禄的成分,但爱国主义情感却充斥其中,这种希望学子们报效国家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士人子弟在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鼓舞之下,纷纷走向战场,上阵杀敌,在扬名立万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是将唐朝推向另一个发展高峰得到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护,成为多民族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三、道德教育、家庭美德
1、修身养性。坚持对于良好道德修养的追求,不断以更好来要求自己,以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之人,是唐代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不论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亦或是从军报国都需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前提,为此修身养性是唐代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唐诗中表达修身养性,练就良好道德品质的诗歌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如不畏权势所折腰的“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出李白正直无私,不畏权贵,坚守道德情操的高贵品质。又如杜甫在颠沛流离,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之际仍能坚持自我,高唱“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以葵藿向太阳自比,表达出自己忠贞不阿,不为富贵权势所动。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动,执着于自己内心所想,才能朝自己的既定目标努力,达成读书致仕、建功立业的理想,因此,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成功在望。
2、三纲五常,忠恕孝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积累。换言之,要想实现自身价值让社会承认自己,必须先学会在自己的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