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说木心“神聊”中文学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丹青说木心“神聊”中文学史

陈丹青说木心“神聊”中文学史   尘封了20年的听课笔记,时过境迁,还会带给人当时的感受吗?陈丹青和他的已故恩师木心之间的佳话,因为这些笔记而再度热络。2012年岁末,陈丹青将他在纽约长达5年的听课笔记汇集成书,一段关于文学的记忆就此拉开。   一场“文学的远征”   “人是在等人的时候老下去的”、“爱情是天才行为,早已失传了”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文学是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书法是一笔一笔地救出自己”……这些纯文艺范儿的句子,每每出现在网络各种签名档上。它的主人是陈丹青的恩师——木心。2011年岁末,木心在故乡乌镇仙逝。   木心去世一周年之后,5本笔记整理而成的《文学回忆录》正式出版,40万字。笔录者是陈丹青。   23年前,1989年元月,木心在纽约为陈丹青等人开讲世界文学史。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却整整讲了5年。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18年前的最后一堂课,陈丹青记忆犹新。   1994年元月9日,木心讲毕最后一课。那天是在陈丹青的寓所,散课后,他穿上黑大衣,戴上黑礼帽,步出客厅的一瞬,他回过头来,定睛看了看十几分钟前据案讲课的橡木桌。此后,直到木心逝世,他再没出席过一次演讲。   后来,那张橡木桌辗转跟陈丹青回到了北京。   当年的文学课,说起来非常另类。在陈丹青的记忆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讲课的底本是郑振铎先生出版于上世纪20年代的《文学大纲》,内容横跨古今中西。   1994年元月9日,木心在最后一课中谈了三个主题:“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并借纪德的话忠告学生:“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   对于这场漫长的“文学远征”,木心怀着透彻的虔诚:“我们讲文学史,是在讲文学的圣经,我们学文学,就是文学的神学。”   这份文学的虔诚,始自木心青涩的少年时期。两个15岁左右的男孩女孩通信,谈论的话题是《???约》、《旧约》哪一本文学性强,其中的男孩就是木心。   “现在15岁的年轻人,有多少读过《新约》和《旧约》?”追问之下,陈丹青坦言,“我不是个好学生,但我是一个好的速记者,这些笔记忠实记录了木心的讲述和语气,包括他无数次离题的笑谈。”   追溯起来,最早的课程开始于1989年元月15日,课堂设在四川画家高小华家。“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62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青。”   讲课的方式是,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寒暑期各人忙,春秋上课;每次讲4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   听课人几乎全是画家,课中说及的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七,大家都不知道,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   陈丹青慨叹,那时既没有器具,木心也不让做。5年期间,没有一张课堂照片,也无法留存一份录音。   木心的记忆力过人,讲课时虽作讲义,但全凭早期的文学记忆。有时,他的课从晚上一直讲到第二天天亮,学生们趴在桌子上已东倒西歪,木心仍目光如炬。陈丹青回忆说,“他所讲全是灵感。”   木心少年时期即熟读《诗经》、《圣经》以及莎士比亚、尼采等人的著作,而他的家庭中也有在英美留学的亲人,使木心得以接触到西方文化。见过木心的人都知道,木心外出或在家里待客都会打扮得一丝不苟,一身西服,脚踏锃亮的皮鞋,一举一动颇有英国绅士风度,一身正装地说玩笑话。   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   “结业”派对,是在女钢琴家孙韵寓所。应木心所嘱,众人穿了正装,分别与他合影。孙韵母女联袂弹奏了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   陈丹青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木心,如5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67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发言的开头,引的是瓦莱里的诗: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在画家曹立伟的回忆中,20多年前的木心,讲课时有时白衬衫两袖撸起,神采飞扬,“翻看自己的讲课笔记像看自己列的菜单似的,扫两眼就可以讲出很好的课程。”   木心的“弟子”黄素宁则说:“跟木心在一起听课,我们是一空口袋,只知道往里装东西,可是根本没法跟他交流。后来我翻我的笔记本,发现他给我们很多思考题,我到现在也无法回答。”   这些思考题当事人早已化入骨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   “人类文学最可爱的阶段是它童年期和少年期,以中国诗为例,诗经三百首,其中至少30多首是中国最好的诗,一点也没有概念,完全是童真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