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建筑中应用
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建筑中应用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以及2013年的雅安地震,都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要在建筑结构加固中对隔震技术进行应用。下面本文就对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加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隔震技术;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应用
Abstract: China is a seismically active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yushu earthquake in 2010, and 2013 of ya an earthquake,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serious damage. So must the isolation technology in building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application. Here in this paper, the isolation technology in bo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reinforce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isolation technology; Both the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35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能够对既有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必须要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对其既有框架建筑进行加固处理。其中隔震技术就是在结构物基础和上部结构底部之间进行柔性隔震层的设置,以此来对地震的反应力进行降低。地震是属于一种具有非常大随机性和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损害。在长期和地震对抗的过程中,人们对抗震经验进行不断总结,为抗震减灾寻找更加完善的补救措施。隔震技术以其投资少、施工快以及节能等的优点,在既有框架建筑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下面本文就对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加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隔震技术发展现状
(1)隔震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初期日本对静力理论的提出到后来对结构体系的大大减小,进而逐渐形成一种柔性的抗震结构体系,后来又对工程建筑上部结构刚度的加大,减少工程建筑结构底层的柔性的抗震结构体系,最后发展到现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延性结构建筑工程抗震体系。从传统的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加固隔震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工程建筑防灾抗争体系,这种很多既有框架建筑中都是行之有效的。
(2)隔震技术在建筑加固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耗能减震和基础隔震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而且已经发展到了推广应用与试点应用时期,而其它的在建筑工程中的减震控制技术到目前为止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前期试验或者探索阶段。
二、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1)隔震技术在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加固中的使用原理
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加固中的隔震技术主要是在结构物基础和上部结构底部之间进行柔性隔震层的设置,在小地震或者风荷载作用时,建筑中的隔震层通常都会产生一定的刚度,而且不会发生任何位移情况,如果地震的发生比较强烈时,建筑中的隔震系统就会发生变形以及水平位移的情况,对地震所产生的能力进行大量的吸收,建筑物上部结构对其能力的吸收是比较有限的,这就使得地震的反应得以降低。基于建筑隔震层将基础顶面和结构物进行了分开,在对地震进行阻隔时,就会传递到建筑物上部,建筑工程隔震系统对结构周期进行了延长,避免了因为地震周期和工程建筑结构物自振周期向邻近而出现的共振情况,此外,对地震的阻隔也大大减弱了建筑结构工程的加速反应,建筑工程上部结构的地震加速反应的降低是古代传统建筑工程结构反应的1/5-1/13,此外,因为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加固中的隔震装置的刚度比上部结构的装置要小得多,因此,建筑工程上部结构中,在发生地震时的水平变形由原来的结构晃动放大型发展到后来的整体平动型。隔震技术上的进步使用一方面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很好的保护了建筑内部的贵重仪器、设备以及室内装饰,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建筑的结构在地震发生后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隔震技术的设计流程和内容
在进行隔震技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对建筑现状进行检测和调查,对其进行隔震分析和施工顶撑设计,同时还要对不同的节点进行精细的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锚杆索梁联合支护技术在薄煤层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应用.doc
- 锚栓试验方法及保温锚栓抗拉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doc
- 锚杆静压桩在某住宅楼墙体裂缝治理中应用.doc
- 锚筋法静载试验应用.doc
- 锥形桩贯入数值模拟.doc
- 锦91块中后期综合治理研究技术探索.doc
- 锻造设备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doc
- 锥面射流作用下吸气流动用于高温车间局部降温模拟分析.doc
- 镁合金电镀及其在生产中应用.doc
- 镁铝锰板直立锁边金属屋面设计与应用.doc
- 初中社团活动对学生领导力培养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印刷设备维护策略优化与成本控制研究报告2025.docx
- 小学语文口语混合式学习数字教育资源个性化构建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美术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与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中的AI作文构思辅助教学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绿色信贷市场发展研究.docx
- 《物联网设备安全漏洞分析与防范在智慧家居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床上用品电商定制生产基地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报告.docx
- 9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热失控机理与防护设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