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篇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易下篇1

下 篇 《周易》与中医学术 易学是古代哲学中最具影响的流派. 自然科学 中医 社会科学 最早以易理阐释医理的医家:春秋时期医和 历代医易两栖的著名医家:皇甫谧、葛洪、陶弘景、魏荔彤、薛雪、黄元御、唐宗海… 第一章《易经》有关医学的内容 “医易同源”(同源于阴阳变化之理) 医家引《易》以说医,易学家引医以证《易》 1.豫卦六五:贞疾恒,不死. 2.复卦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所往.(来复丹) 3.无妄卦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治疗) 4.遯卦九三:系遯(豚),有疾厉,畜臣妾吉. 5.损卦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6.鼎卦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7.渐卦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九四: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8.丰卦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主),往得疑疾,有孚, 发若,吉. 9.兑卦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其它: 人体部位 血、足、辨(蹁/髌)、肤(膊/肩膀)、趾、頄、腓(小腿肚)、限(腰)、夤(夹脊肉)、股(大腿)、脢( 背脊肉)、辅颊舌、肱… 功能障碍和疾病 眇、跛、遇毒… 卫生防病 “井泥不食”、“井冽(清) 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 启示: 医学知识是编纂《易经》的重要素材(中医学历史悠久);《易经》时代的医药学尚处于比较简单、粗浅的水平(医学史上的重要资料). 第二章 《周易》与《内经》学术 《周易》对《内经》的影响:认识论和方法论 了解《周易》对《内经》学术的影响: 可了解《内经》理论的渊源 有助于认识《周易》对中医学术影响程度和方式 第一节 《周易》对《内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 一、《周易》对《内经》“生气通天”整体观的影响 “人道”必须效法“天地之道” 用“天地之道”研究和规范“人道” 影响于《内经》生气通天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应 《周易》:社会学的“人” 《内经》:生物学的“人” 《周易》运动变化观念影响于《内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恒动整体,疾病:运动变化过程) 生命的恒动观 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 生气通天论 二、“取象比类”方法在《内经》的运用 “取象比类”是《周易》的主要研究方法. 《内经》广泛引用“取象比类”方法以研究和阐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等医学理论. “取象比类”研究方法的意义: 1.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在初创科学理论时作用最大 2.论证学术观点和理论:直观易懂. 3.对中医整体恒动观形成有直接促进作用. 结论:《周易》对《内经》认识论、方法论的影响 整体恒动观 基本学术特点 取象比类 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节 《内经》对 《周易》阴阳学说的引用和发挥 肇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为古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思辩哲理 《内经》亦与其它学科同样引进阴阳学说,并从医学角度加以发展. 一、《内经》对《周易》阴阳学说的引用 1.引用其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思想,并与五行学说紧密结合. 2.在引用同时赋予其医学内容, 使之成为贯串整个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内经》对阴阳学说的运用: 1.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和生理功能; 3.说明病理变化和疾病属性; 4.作为诊病辨证纲领; 5.指导治则治法的确立; 6.指导养生防病; 7.作为归纳认识药物性味的总纲. 张景岳:“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二、“三阴三阳”——《内经》对《周易》阴阳学说的发挥 1.对《周易》“四象”(阴阳太少)的直接引用. 2.在“四象”基础上加入“至阴”: 少阳、太阳、(至阴)、少阴、太阴 3.“四象”加“阳明”、“厥阴”成为“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阴三阳”学说在《内经》中的应用: 1.命名手足十二经脉;(“开合枢”) 2.命名外感热病六个证候类型 3.代表十二脏腑 4.描述脉象 5.运气学说代表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