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中程式化倾向漫谈
书法中程式化倾向漫谈
[摘 要]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艺术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程式化,书法亦然。书法的程式化与共性、符号化、个性、习气、公式化都有着密切关系。书法创作是建立在程式化、共性的基础上,但又要尽量避免程式化,不断追求变化的辩证过程。
[关键词]书法艺术 程式化 符号化
一、程式化概念
“程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指“一定的格式”,程式化可理解为处理事物的规则法度或使事物具有一定的规格样式化。张连先生说:“所谓程式化就是将已获得成功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程式固定成为一种形式,程式化即形式化” ①。普遍认为,程式化表现技法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概括的、高度成熟的、具有相对稳定程式而又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用以丰富作品内涵和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特定艺术语言。它是历代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传统艺术戏剧、诗歌、绘画等在艺术表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程式化,书法亦然。
二、程式化与共性
程式化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某一艺术门类的共性。
中国书法历来重法度,讲传统。几乎是每一落笔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永字八法”、“蚕头雁尾”。用墨则要“墨分五色”,都是从笔墨运用上提炼、概括出来的规律。笔墨如此,在结体上更为讲究。如欧阳询《三十六法》之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挑趒、相让、补空、覆盖等等;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之天覆、地载、让左、让右、分疆、三匀、三段、三停、……开两肩、匀画、错综、疏排等等;姚孟起云:“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步位,一字有一字步武,一画走作为一字累,一字走作为通篇累。”②讲的就是唐楷的程式化。
纵观中国书法史,几种官定书体都有程式化的高峰。书体的发展总是先散漫后规整,篆至秦李斯,隶至汉蔡邕,楷至唐欧阳询、柳公权,明末的“台阁体”,清末“馆阁体”,高度程式化的书体,虽有严格的用笔与结体法则,但也意味着艺术性走向高峰之后的衰落。
三、程式化与符号化
符号是程式的早期因素,因而符号化就是程式化的重要因素。很多书体在符号化的同时就变得程式化了。
1.篆书的符号化
据许慎《说文解字》言,六书中纯象形字,实居少数,最多的是形声字。自周代以后,即以形声字为主,象形字退居偏偶地位。金学智先生将篆书说成泛象形的书写符号系统。比起上古文字,大篆中的具象字形愈发减少,“书同文字”后,小篆愈加规整,通行天下。“秦代‘书同文字’的同一法式,强化了书体中的抽象性质素,为而后的楷隶的抽象质开其端绪。”③其中的具象成分更为含混,符号化已是文字的基本特征。相比大篆的散漫天成的自然意趣,小篆的符号化使其更加程式化。
2.隶书的符号化
“隶书对篆书来说,是一次彻底的变革,它是非篆书的今文字系统的真正开端,也可以说,它才真正是楷、行、草的抽象形式之祖。”④笔画上,在篆书的直画、弧形笔画等笔画符号基础上增加、转化为波挑、掠笔、钩画等笔画符号。吴伯匋先生说:“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划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构,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⑤结体上,化圆为方,化圆转为方折,整个符号的面目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到蔡邕《熹平石经》汉隶程式化达到高峰,同时也意味着其艺术性的衰亡,面目单一,缺乏生机。
3.章草的符号化
章草可以看作是隶书的快写或者简牍草书的规范化,施之于章奏,与隶同意,故以为名。章草的偏旁与单字形成了固定的符号,其符号化程度要比行书高,但仍保持字字独立,与后来成熟的今草相比,章草显得更加理性化和程式化。
4.楷书的符号化
楷书是一个高度规范化了的符号系统,它以横、竖、撇、点、钩五种基本笔画为初始符号,由笔画组合成部件或独体字,由部件组成合体字,由独体字或合体字组成字符串。汉字符号以它独特的造型,为美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书法,把汉字的符号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5.行书的符号化
行书的产生不晚于楷书,如果说章草是隶变过程中由“正体字”中派生出来的别支的话,行书应该就是隶书楷化过程中正体楷书的别支。行书、章草、今草都不是“正体”,它们都是一般的大众化书体即“俗体”,所谓“相间流行”,一些写法约定俗成,特别是名家刘德升、胡昭、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的楷模效应,使行书的符号化日渐显明。行书的符号化借鉴了楷书,特别是草书的符号化。
四、程式化与个性、俗
对于不同的书法艺术创造个体而言,具有个性的艺术符号大量在作品中出现就意味着个性风格的形成。从而在艺术个体身上显现出程式化。比如,颜真卿《勤礼碑》里面的捺画、钩画、竖画等等;欧阳询楷书典型的用笔特征:折笔,浮鹅钩;以及米芾的蟹爪钩,黄庭坚行书中的直画的抖动,宋徽宗瘦金体的缠绕,李瑞清大字的抖动等等。如果后学对此类用笔特征把握不了,刻意加以强化,就演化为较重的习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