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人生美学之审美自由域主讲人四川师范大学 李天道.ppt

论儒家人生美学之审美自由域主讲人四川师范大学 李天道.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儒家人生美学之审美自由域主讲人四川师范大学 李天道

31、“精神的自由”,用日本学者铃木大拙的话说,就是“灵性的自由”。他认为,真的自由,是照着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看它们,是去体会万有的“本来面目”。那才是自由。(《禅与心理分析》) * 32、应该说,儒家人生美学的自由思想是有他的现实意义的,当今社会,人类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征服着自然也征服着自我生命原本的一切,它使人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承受着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心灵受到扭曲和压抑的巨大痛苦,而所谓体会万有的“本来面目”,如其所是,就是要解除这种痛苦而达到自由,这种自由是抛弃了被动的自为的主动的自在。 * 33、这种自由是通过一种体验,使“宇宙无意识”在心灵的觉醒而实现的。“宇宙无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个人性的无意识,也不同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阴影”,它是不含破坏力的万物的生命力之源,是克服了物我对立而达到的“变山河大地为真我,变真我为山河大地”的圆融无碍的境地。 * 34、这种自由是无孤独的,因为它是一条向宇宙生命认同的道路。在这里,人类抛弃了自我是宇宙中心的幻想,在开放内在宇宙的鸿沟的同时开放了外在宇宙的鸿沟,冲破了孤独、僵硬的自我限界,变对他人与世界万物的疏离为创造性地回应。他人,甚至花瓣上的晚霜,绿蕾上的晨露,叶底黄鹂,池上碧苔,都不再与我无涉或对立,而是与我们扩展了的心灵紧紧相连的彼岸。 * 35、这种自由是无压抑亦无驱迫性的。如果恢复了原本的生命的原则,它将发挥非压抑性的、自发的调节功能。欲望在“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的“原本状态”中,既不会在压抑中焦灼,也不会被强调得将人推向畸型。它“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达到了庄子的“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的“天乐”之境。 * 36、这种自由还是自尊的,个人化的。因为,要达到这种状态,只有通过最个人化的体验这一条途径。即陶渊明所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所谓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司空图所谓的“过雨采萍”,“如逢花开”。 * * 论儒家人生美学之审美自由域 主讲人:李天道 * 1、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就其实质看,儒家美学应该是人生美学。儒家美学始终关注人生,把人生意义、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作为自己探讨的重要问题。应该说,人是儒家美学视野的焦点。如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第九》)认为人是天地之间最为尊贵、最有价值的,孔子之所以重视“仁”,因为在他看来,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还具有超乎自然的社会本质,而这种本质首先表现在人对自身的重视和人与人的相互尊重之中。 * 2、在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人看来,“仁”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展开,“仁”的境域就是“为己”、“由己”、“如其所是”的存在性展开状态。 可以说,就美学意义而言,正是基于对“人”即“仁”, “仁”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展开状态的认识,儒家美学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彰显与呈现人的这种态势,以构成人生的“仁”的自由审美域。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又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并不是由他者决定的,而是完全“由己”。 * 3、这种认识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身力量和道德自由,只有通过不断控制自我、完善自我,以了解人生实质和人自身,从而才能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境域。 应该说,儒家美学关于人如何于“由己”、“如其所是”的自身存在性展开中构成人生的“仁”境域,并由此而获得心灵自由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4、必须指出,美学意义上的自由与政治意义上的自由不同。所谓美学意义上的自由,在海德格尔,就是是其所是,像本身那样存在。换句话说,即事物的本真就是自由。事物的本真表现为一个关系性的过程。它涉及自我限制,以及基于敏感性和对其他存在者以及对存在之不同模式之开放性的有限立场的妥协。自由与在一个开放领域中的开放的东西密切相关,自由就是让存在者是其所是。 * 5、海德格尔说:“自由就把自己展示为让存在者存在。”因此,不可把自由归结为自我主张的行动和压迫他者的控制。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指出:“自由的本质就把自身展现为对存在者之显现的展示。”在汉语语境中,“自由”在的含义为“由于自由”,而不由于外力,即“自己做主”。而就美学意义来看,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自由”也就等于自然,“自然”就是“自己然也”,即“自己如此”。 * 6、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道美学,还是佛教禅宗,都把人生的“自然”自由境域作为最高的审美境域。如儒家孔子所标举的“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一种与天地万物合一的自由境域,是完美和完善的宇宙在人生中的再现。孟子更是认为人性乃是人心的本来属性。在他看来,作为“道”具体表现的仁、义、礼、智并非向外习得,它们本来就存在于人们心中,即所谓“四端”。因此得“道”的过程亦就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