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清末“留学生”一点史闻
关于清末“留学生”一点史闻
近日一位朋友回国,坐一起喝茶时,谈论到“清朝的留学生为什么不留在海外”这个话题。清末民初时,中国积贫积弱,留学生却大部分选择回国,尤其是精英分子基本上全回来了。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得到了当时社会和政府的重视,人尽其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近代史那进步文明的一页,无不用浓重笔墨书写着他们的业绩。
那时候清朝是如何吸引人才回国的呢?
1894年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对数量稀少的回国留学生实行直接授官的政策。1871年,清政府陆续派遣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政府规定:这些官费留学生不准半途而废,不准加入外国国籍,学成后不准在中外自谋职业。1877年,沈葆桢对福建船政局派遣的35名留学欧美人员规定:对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记载他们的学习成绩、肄业学堂、实习工厂、毕业文凭、可胜任何工作等,以此作为回国后任职、奖励的凭证。1890年,总理衙门又对留学生规定:出洋留学3年,回国后可保送各道府直接任职。
根据这些规定,清政府对陆续回国的部分留学生实行了直接授官。1879—1880年间,当首届32名留欧学生相继回国后,清政府对其中成绩优异的7名留学生,实行了一定的官阶、军职的提拔。如刘步蟾、林泰曾、陈兆翱给予游击(副师长)军职,魏瀚被任为知县(县长),留德学生袁雨春提拔为守备(团长),查连标、刘芳圃任命为千总(营长)。1886年,清政府对第二批留欧回国的9位学生,因为其优异成绩而加官进爵。1890年,清政府对第三届23位留欧学生分别给予官阶、军职的提拔。另外,清政府对回国不久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留学生以给予直接奖励。1886年,闽浙总督杨昌 对中法战争中表现优异的11名留学生通令嘉奖:郑清廉提拔为游击;陈兆翱提拔为参将(师长);魏瀚提拔为知州(厅级);陆麟清提拔为都司(副旅长);陈和庆等4人提拔为守备(团长);程好等3人提拔为千总(营长)。
通过考试给文凭和官职
20世纪初,清政府对日益增多的回国留学生实行考试后给予文凭和官职的政策。起初是举行一次性考试,即举行给出身(文凭)与授官职合二为一的考???。1905年7月,清政府学部(教育部)对回国留学生举行了审查,再在保和殿举行了考试。考试内容按理化、经史分别命题,其结果有13名留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出身和官职的奖励。其中金邦平、唐锷两人被授予进士出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曹汝霖等4人被授予举人出身,任命为主事分部学习行走(到各部任试用期的副厅级巡视员);陆宗舆被授予举人出身,任命为内阁中书(国务院副处级秘书);林启等6人被授予举人出身,被任命为候补知县。
后来清政府发现一次性考试存在很多弊端:回国留学生日益增多,来不及考试;考生资格不严格,造成学年、专业不分,导致一些学习速成科或普通科(培训班)的留日学生考场走运;给予文凭和官职混为一谈,导致获得文凭者越多,授给的官职也越多,以至于官太多无法安排。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清政府决定将学业考试和授官考试分开。学业考试定期举行,被录取者由学部统一颁发文凭,分别授予翰林、进士、举人出身。该文凭可做优先分配工作的条件,又可做参加授官考试的依据。授官考试不定期举行,被录取者,可直接获得各种官职。从1906—1909年,清政府对回国留学生先后举行了4次学业考试,共有432名留学生获得学业文凭(出身),从考试科目来看,参加法、工、农、商科的考生较多;从留学国别来看,留日、美的学生录取者最多。这些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
为了对回国留学生实行官职奖励,清学部仿照中国历代廷试和外国文官考试办法,制订了授官考试(廷试,相当于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章程11条,其中规定:廷试由钦差大臣和学部共同主持;廷试参加者必须事先获得学部颁发的学业文凭(出身);廷试录取者可直接获得官职,并加以委用。从1908—1911年,清政府对归国留学生先后举行了4次廷试,录取了824名,其中799名被授予官职。
授官考试后,清政府对录取的留学生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内阁中书、七品小京官、知县等官职,并按所学专业,大多数被分配到外务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法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等中央政府部门,少数则分配到各省任职。
对于回国多年,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留学生,清政府实行了间接提拔的政策。早期留美学生表现优异得到提拔的很多。在邮电管理方面,吴焕荣负责铺设了江西第一条电报线,后任该省电报局长、汉冶萍煤铁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程大业负责建成了北京至蒙古电报线,后任满洲里等地电报局长;陶廷赓先执教于上海吴淞学院,后任湖北电报局局长;此外,袁长坤、唐元湛、周万鹏均担任过邮传部(交通部)电报总局局长。在工矿界、铁路界,他们都得到重用,比如詹天佑。早期留欧学生表现优异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