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文赋》中自然观
浅析《文赋》中自然观
摘 要: 汉末魏晋,士大夫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已经突破了“比德”的狭窄的框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本身蓬勃生机,也将自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品藻人物风采和文章优劣。陆机的《文赋》作为那一时代的代表作品一方面显示了源于自然的美,源于自然的情感的无限生命力量,也将自然作为品藻文学的重要标准,表现了浓厚的自然观。
关键词: 《文赋》 自然观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裕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①“这是强烈、矛盾、热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②在这一时代,诗文从述古言志,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角色中开始走向更为开阔和无限的境地,受到玄学和老庄美学复兴的影响,开始欣赏自然山水,思考人来自于本能的内心世界,“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③,从最初的自然的角度出发,以自然之心,自然之情,观照文章和文论。
《文赋》是西晋诗人陆机一篇重要的文论,系统地阐述了文学创作中,从准备、构思、进行到完成的全部过程,涉及了文体、文学标准、文学功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中国文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中涉及的理论内容和主张,沟通了从《典论·论文》到《文心雕龙》以及后来的文艺理论作品,并将文艺理论思想不断向前推进。
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两汉以来,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使文艺过分强调了其社会功用。孔子十分重视诗的教化作用,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毛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曹丕的《典论·论文》同样把文章看做“经国之大业。”而陆机的《文赋》中所阐述的美学思想和观点,则是对儒家学派某些传统观点的否定和大胆创新,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陆云在《与兄平原书》中说“《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他把研究对象从诗的社会功能转向诗的创作,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某些基本规律,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颐情志于典坟”等等一系列的新思想,将眼光从政治教化转向了广阔无限的自然,以超然绝俗的自然之心关照文学描绘的世界和创作主体。本文中,笔者将从主客体两个角度、四个方面出发,浅析《文赋》中彰显的自然观。
一、源于自然的无尽大美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走入了审美自觉的时代,“魏晋士大夫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已经突破了‘比德’的狭窄的框框。”④他们不再把自己的道德观念与政治报复和志向强加到自然山水上,不再使自然表现出道德教化,成为人伦风俗的象征。他们一方面开始欣赏自然山水本身的无限美丽和蓬勃生机,另一方面,更是将自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品藻人物风采和文章优劣。
1.对自然本身的审美转向
《文赋》的撰写,深受老庄自然观的影响,开始将眼光放在自然山水和四季的变化中,并从中获得文学创作的灵感。“伫中区以玄览……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人间人间至美之文,乃是本于自然的天文,其是由天地、自然无穷无尽的化育而生成的,具有超越人间的永恒之美,任何的人文皆是效法天文而得的结果。”⑤自然是创作最为广大的源泉,一方面来源于其本身的万千变化,无限魅力,更重要的是,其生发出的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直指生命的发展规律和宇宙洪荒的声息改变。在时空之间不断变化的自然,带给我们非凡的审美体验,无论是流云行走,万物纷呈,时光流逝的宏阔,还是落叶飘零,柔枝出芽,春花绚烂的细微,自然总在每一个动作中蕴含着更为包罗万象的“大象”和“境”,向人们昭示着人类的生命情调、行为模式和文学创作应该遵循的规律。
2.以自然之象为准绳的文艺创作
除了观照自然万物本身的美丽,作为文论,《文赋》更为突出的一方面在于以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做比,使得无论是文学创作的过程,还是文学作品都找到了合适的标准,借以效仿。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文思酝酿成熟时,陆机云“其致也,情瞳眬而弥鲜”,艺术想象则“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锤炼的语词,则“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对于整个写作阶段,陆机则云“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而针对文学作品的优劣评价,陆机也以自然为象,生动的描绘了好的文艺作品应有的境界。好的文辞需要明白畅晓,“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又要优雅神奇,富于深蕴,如“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而好的文章,应该“若中原之有菽。”
这些以自然做比的文艺创作过程和文艺评价标准,简约玄澹,超然绝俗,解脱了儒家思想的礼法束缚,不再以政治教化、社会功用作为文章唯一的功用和审美标准,走向了潇洒自由的自然境界。以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