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音乐与建筑共性
浅谈音乐与建筑共性
[摘要] 音乐与建筑同为人类伟大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是存在着共同性的,我们可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联想到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音乐与建筑不论是在艺术特征、风格的相互影响,还是在文化的相融,都反映出它们之间有一种难以割断的文化渊源关系,而对这种文化渊源关系的进一步发现,还有待我们在生活中、在艺术审美中不断地观察,更深入地去感受和领悟“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的奥秘。
[关键词] 节奏 韵律 共同性
1.音乐与建筑的起源
古希腊音乐之神奥尔菲斯用七弦琴借助于音乐的神秘力量,使木头和石块随着琴声美妙的旋律和节奏像中了魔法一样,井然有序地组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建筑与音乐的相通性。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与哲学》中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以及19世纪中叶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豪普德曼:“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听到铁匠铺里打铁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声音具有一种音乐的和谐美。于是,他用尺测量了每把铁砧和铁锤的体积大小,得出了一个结论:音乐上的和谐同发音体的体积比例有密切关系。当这一思想用到建筑上时,它各部分之间的数量的比例关系决定了建筑比例的和谐,并据此推断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如同音乐一样处在“数”的和谐之中。
音乐与建筑同为人类伟大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是存在着共同性的,而且音乐与建筑相互的影响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可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联想到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例如,我们可以从古典音乐和古典建筑的风格演进中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
古希腊罗马时期,这一时期音乐和建筑共同特点就是:固定不变。如多里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是音乐固定的调式。如多利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希腊时期雅典卫城建筑群和罗马时期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卡拉卡拉浴场等建筑的固定的柱式。中世纪时期的音乐:多为教会音乐,单音节、无和声、无伴奏、清唱、齐唱。建筑:多为教堂建筑,理性、禁欲、有节制、朴素、多用厚重阴暗??半圆形拱门。音乐和建筑表现出的共同点:朴素禁欲。
建筑和音乐都是我们生活和感情的表达方式,只是外在的手段不同罢了。建筑在创造出一种生活的物质空间,一种生活方式,而音乐是一支笔,在乐谱上描绘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建筑的形式美是建筑师对生活的期待,音乐家利用音乐语言,把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表达出来。每个古典时期,音乐和建筑的风格变化实质上是人性的变化,当呈现出共同的特征时是人们对生活有着共同的理想。音乐和建筑始终都是人类的创造物,是某一时期内人类内心理想的展现,因而在特定时期一定会展现出相似性,这就是音乐和建筑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重要原因。
2.音乐与建筑的共同性
韵律与节奏:
若能揭示音乐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启迪人们用音乐的旋律去渲染建筑的韵律美,而建筑的韵律美又神奇的浸透着音乐的优美旋律,这将使两者的艺术形象更加造福于人类。音乐通过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节奏节拍、音高音色等这些音乐表现手段来描述具体与抽象的主题,而可大可小、可复杂可规整的乐段使音乐产生无限的韵律美。而音乐的节奏美感运用到建筑上,也能使建筑产生丰富的韵律变化。
事实上,建筑中也存在着韵律与节奏,例如17世纪60 年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椭圆形广场柱廊是著名巴洛克大师贝尼尼设计的,广场周围围绕着两个相互对应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284根立柱和88根壁柱组成四个一组的巨大行列,暗喻着教堂正伸出母亲的手臂把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拥抱在怀里。如果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柱廊里散步,你也会觉得好像是在享受着音乐的节律。
那些按照一定规律而设计的门窗,檐口,在不断的变化中展现出无穷的魅力。[1]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就是运用了古塔音乐般的韵律与节奏美,金茂大厦由塔楼、裙房、地下室3部分组成。塔楼分12段,每段内收0.75米,层数分别是16,14,12,10,8,7,6,5,4,3,2,1,这样如同密檐式砖塔一样,向上形成建筑韵律,增强了透视效果,形成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抛物曲线形轮廓。金茂大厦中庭内6台电梯,在似透非透的玻璃墙内隐隐约约上下流动,使建筑物由“凝固的音乐”,变成了“流动的音乐”。可见,我国的古塔建筑已经达到了音乐中韵律节奏之美,国人喜爱的古代密檐式砖塔,其第一层塔身特别高大,从第二层开始,各层之间的距离越压越低,塔檐一层接一层紧密相叠,由于收分的缘故,各层塔檐不断收小,逐渐指向蓝天。
音乐和建筑都给人以相通的情感体验:
建筑所带来的情感联想有的与音乐有直接的联系[2]。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锐:“建筑空间和形象中的抑扬顿挫、比例结构及和谐变化,体现了音乐的旋律。”[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