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待决死刑犯管理问题探微.docVIP

唐代待决死刑犯管理问题探微.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待决死刑犯管理问题探微

唐代待决死刑犯管理问题探微   摘 要: 唐代对于待决死刑犯的管理非常严格,诸如死囚刑具、安全防卫人员的配置、监刑官员的职责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同时,这些管理规定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比较人道,这主要体现在孕妇缓决、临刑前官给酒食、临刑喊冤即停刑等方面;二是对临刑喊冤区别对待,既贯彻了慎重死刑的原则,又防止奸恶之徒以喊冤来钻法律的空子。唐代对于待决死刑犯的管理规定影响深远,至今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唐代;死刑犯;孕妇缓决;监刑   中图分类号:D9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1-0043-04   唐代法律全面总结了前代的立法经验,同时又加以创新,其法律条文之严密达到了一个顶峰。在有关等待执行死刑的罪犯的管理方面也有详细的规定,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有专门研究,本文对其特点略作探讨。   一、在待决死刑犯管理??的人性化   唐代在待决死刑犯管理上的第一个特点是比较人性化,这主要体现在孕妇缓决以及后面要提到的官给酒食等方面。   唐代法律规定,对于孕妇,要暂缓执行死刑,等产后满一百天再行刑,违反此项规定的官吏,要处以相应的刑罚。《唐律疏议·断狱律》“处决孕妇”条(总第494条)云:“诸妇人犯死罪,怀孕,当决者,听产后一百日乃行刑。若未产而决者,徒二年;产讫,限未满而决者,徒一年;失者,各减二等。其过限不决者,依奏报不决法。”[1]   孕妇缓决是基于古人的仁政思想。《尚书·泰誓》记周武王在指责商纣的罪责时,说他“焚炙忠良,刳剔孕妇”,此后历代君臣在谈到暴政时常以此为戒。孕妇缓决在汉代应该已经正式入律。西汉末王莽专权时,其子王宇勾连外戚卫氏,图谋让卫氏执政。王莽将王宇逮捕,王宇服毒自杀,王宇的妻子怀孕,“系狱,须产子已,杀之。”[2]如果说这是由于王莽想留其孙性命而不杀孕妇的话,那么东汉时的一些例证说明汉代确实禁止对孕妇执行死刑。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望都、蒲阴一带有狼先后咬死儿童97人。在汉代天谴观念的笼罩下,大臣们认为这是上天降罚,说明当地有败政。于是朝廷下诏指斥中山相朱遂,说他不祭祀北岳,同时“淫刑放滥,害加孕妇,毒流未生,感和致灾”。[3]可见处死孕妇是不允许的,属于酷滥的“淫刑”。汉灵帝时,李膺为司隶校尉。中常侍张让的弟弟张朔为野王县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4]   由上可见,汉代从法律思想到司法实践,都是禁止决杀孕妇的。但是,当时规定产后多长时间执行死刑,尚不清楚。北魏太武帝时,崔浩定律令,律中明确规定“妇人当刑而孕,产后百日乃决”。[5]唐律产后百日行刑的规定直接源自北魏律。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秋,冀州刺史元愉谋反被平定后,其妾李氏当坐斩。宣武帝让中书令崔光写诏书,崔光迟疑不写,上奏云:“外人窃云李今怀,例待分产。且臣寻诸旧典,兼推近事,戮至刳胎,谓之虐刑……乞停李狱,以俟育孕。”[6]宣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崔光所谓“例待分产”,就是指律中孕妇缓决的规定。   二、在待决死刑犯管理上的细密、严格   唐代在待决死刑犯管理上的第二个特点是规定细密、管理严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刑前所带刑具   《宋刑统》卷29《断狱律》“应囚禁枷锁”门引唐《狱官令》,对唐代的相关规定有较详细的记载。等待执行的死刑犯,其所带刑具依其官民身份以及是否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而有所不同。第一类是八十岁到九十岁的老人、七岁到十岁的儿童、孕妇、废疾者,这些人如果犯应当执行的死刑,都散禁,也就是不带刑具。第二类是享有法律特权的人,也就是那些犯罪后要议、请、减的人。这些人待决时,要锁禁,即用特制的铁锁链拘囚。第三类是七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员、没有官爵但应赎死的庶人、女犯,这些人都枷禁,也就是只带枷。第四类是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其他死刑犯,他们既要带枷,又要带。类似于现在的手铐,是限制手自由的刑具。   (二)刑场规定   唐代不论是京城还是地方,处决死刑犯的刑场一般都设在市场等人多的公共场合,其用意显然是想使刑罚起到威慑作用,所谓“与众弃之”。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公开行刑:第一,五品以上官员,如果犯恶逆以上四等重罪之外的死罪,允许在家自尽。第二,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皇族以及妇女,斩刑仍在市场,但应处绞刑的,“绞于隐处”。[7]   死刑犯押赴刑场前,公家给准备一顿送行饭,饭菜质量较高,有酒有肉,所谓“官给酒食”。到刑场后,允许亲朋好友作临终告别,“听亲故辞诀”。辞别以后,监刑官员宣告罪犯的罪状,宣布完毕,即可行刑。行刑时刻一般在未时,所谓“日未后乃行刑”。[8]古代未时指下午一点至三点,但未时的正点一般指下午两点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