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婴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2014-秋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受到影响的那些婴儿在共情的发展、依恋的形成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上都会出现障碍。 而与照料者形成良好依恋关系的那些婴儿不仅皮质醇水平比较低,而且更容易从应激情境中恢复过来。 可见,生理因素与情绪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2.气质因素 情绪反应的形式和敏感性是气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者发现,气质中的“活动水平、抚慰的难度、反应性和情绪”等特征与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表达具有联系;气质也影响着能引起情绪反应的环境刺激的类型和强度。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3.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是指他人(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反应对婴儿情绪特征的影响。 情绪社会化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认同以及言语指导等过程而实现。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父母亲的表情和其它行为在塑造婴儿的情绪中起着重要作用。Malatesta和Haviland(1982)连续几个月用录像记录母婴间的互动,他们发现,当婴儿出现积极行为时,母亲有更多的表情反应;婴儿的积极行为随之增加,而消极行为随之减少。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父母亲也会调整其社会化策略。Grolnick及其同事(1998)发现,在婴儿12-18个月期间,父母亲较多使用语言指导来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当婴儿更大一些后就较少使用这些策略了。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情绪社会化过程受到婴儿性别这个变量的影响。在面对面的游戏中,母亲对做出相同表情的男婴和女婴会给予不同反应:母亲对男婴微笑要多于对女婴微笑;女婴愤怒时,母亲一般也做出愤怒的表情反应,而男婴愤怒时母亲更多做出同情表情。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母亲对女婴的情绪反应也比对男婴的情绪反应更多样化。 Malatesta和Haviland(1982,1985)认为,这是因为男婴更容易激动,所以母亲学会尽量避免刺激男婴的情绪。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女婴得到的情绪反应更多样化,这可能是后来女孩对表情的理解优于男孩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婴儿期情绪表现却很少出现性别差异(Zahn-Waxler等人,1984)。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亲子互动不仅受父母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婴儿特点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性别的婴儿对亲子互动的影响是什么。 Benenson(1996)发现,男婴更喜欢体现体能的行为,而女婴喜欢较为温和的行为;男婴比女婴更喜欢粗大动作活动;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男婴也比女婴更易激惹,而女婴比男婴更多目光接触、对其他婴儿的哭声更敏感、对照料者的抚慰行为更容易作出积极反应。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4.文化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情绪的表达具有不同的传统或标准。有的文化更强调对负性情绪的压抑,例如爱斯基摩人一般不公开表示愤怒;有的文化则尽量避免强烈的情绪,例如日本母亲就比较宠爱孩子,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强烈的愤怒和悲哀;而美国的婴儿则被鼓励自由地表达情绪。 六、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文化给婴儿情绪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氛围和经验,从而影响着婴儿情绪的发展。例如,美国婴儿就比日本婴儿有更多的快乐的发音;30个月时美国婴儿情绪的表现力和独立性都更强;在面对愤怒爆发时日本婴儿更容易感到不安。 社会阶层也会影响母亲对婴儿情绪的理解。 二、婴儿的情绪理解 在18个月后,婴儿开始理解和使用情绪性词语:2岁儿童大多数都能正确选出“高兴”和“难过”的面孔,少数能选出“惊讶”和“生气”的面孔;3岁儿童则能正确使用“高兴”“难过”和“生气”这些情绪词语。 二、婴儿的情绪理解 2、3岁婴儿也开始进行情绪性因果推理:理解了他人情绪的发生原因,或情绪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三、婴儿的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指的是婴儿监控和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反应以实现自己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绪调节在儿童自我控制、自助和自尊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几个月时情绪调节差的婴儿在2、3岁时更多出现对立-违抗行为。 三、婴儿的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能力是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调节发展为亲子共同调节,最后发展为儿童自我调节。 1岁以内的婴儿主要是依靠成人来调节情绪,但是他们也有一些本能的情绪调节行为:在过度刺激或不愉快的感觉刺激下,婴儿会将视线转开、把头转开、推开刺激或哭叫起来; 三、婴儿的情绪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