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唾液腺[新版]
唾液腺 唾液腺疾病 肿瘤性 非肿瘤性 唾液腺炎 Sialadenitis 性质 细菌性(化脓性) 病毒性 特异性 部位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 唾液腺炎 Sialadenitis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慢性颌下腺炎和涎石病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 腹部大手术术后 邻近组织急性炎症扩散 临床表现 唾液腺明显肿痛;可伴有暂时性面瘫 导管口充血、肿胀,可有脓液溢出 可扩散成腮腺间隙蜂窝织炎 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可出现颌下间隙感染 诊断要点 慢性唾液腺炎史 唾液腺明显肿痛,导管口红肿溢脓 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内淋巴结炎,嚼肌间隙感染相鉴别 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可有中毒症状,发热,畏寒,脉搏、呼吸加快 治 疗 全身抗炎治疗、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保持导管通畅,如无阻塞,可应用促唾药物如匹鲁卡品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逆行性感染 腮腺内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 急性炎症期禁忌作涎腺造影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以前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包括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迁延不愈而来 病 因 先天性发育不全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细菌逆行性感染 临床表现 以5岁左右常见,男多于女 部分有流行性腮腺炎史 腮腺反复肿痛,导管口可有脓液溢出 发病间隔不等 部分青春期后可自愈 诊断要点 可有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史 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可有脓性液体流出 有自愈倾向 造影示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排空延迟 儿童应与流行性腮腺炎鉴别 成人应与舍格伦综合征感染型相鉴别 腮腺造影与MRI 治 疗 急性期,按炎症处理原则治疗 慢性期,腺体按摩,促进导管分泌通常 保持口腔卫生 增强抵抗力,防止感染,减少发作次数 假性腮腺炎 腮腺内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 又可称腮腺内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以慢性过程为主,可急性发作 可在邻近区域发现有感染灶存在 急性发作似化脓性腮腺炎,但导管口分泌正常 慢性期可表现为腮腺区局限肿块,应与肿瘤相鉴别? 诊断要点 急慢性过程交替 急性期表现似化脓性腮腺炎,但导管口正常 慢性期可在腮腺区触及肿块样物 B超、CT、MRI或细针穿吸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 疗 急性期按一般炎症处理原则治疗 炎症控制后,应去除病灶 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可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 唾液腺结核 一般为唾液腺淋巴结结核 若淋巴结肿大破溃可侵入腺体内而发生唾液腺实质性结核 以前者多见 临床表现 受累部位以腮腺最为常见,颌下腺次之 淋巴结呈局限性肿块,有移动度,可有压痛感 导管口分泌正常 腺实质结核病程较短,腺体肿大,可见干酪样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溢出 部分可扪及波动感,或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 可伴有其它系统结核病 诊断要点 唾液腺出现肿块,有时大时小史 导管口可有干酪样脓性液体流出 腮腺造影:淋巴结结核类似良性肿瘤,导管移位,腺泡充盈缺损。累及腺实质时,可见造影剂外溢,似恶性肿瘤 腺体内结核钙化,需与腺内结石相鉴别。结核钙化多呈点状,而涎石多呈球状钙化,导管内多见 细针穿吸、结核菌检查可辅助诊断 治 疗 诊断明确,全身可行抗结核治疗 腮腺淋巴结结核与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无法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病理明确诊断 腮腺实质结核可于腮腺导管内用抗结核药物冲洗 结核性脓肿,可抽除脓液,脓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 如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可行腺体切除术 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 mumps 副粘液病毒(腮腺炎病毒)---非化脓性肿胀 急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14岁多见 接触传染,潜伏期2~3周 大多数累及双侧腮腺 腮腺肿胀明显,导管口无红肿,分泌物正常 并发症 涎腺、胰腺 病毒血症 睾丸、卵巢 脑膜 治 疗 对症处理 抗病毒治疗 辅助疗法:休息、多饮水、口腔卫生 唾液腺损伤与涎瘘 涎瘘是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 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可分为腺体瘘及导管瘘 临床表现 腺体或导管所在皮肤上可见瘘管 瘘管流出透明的唾液,进食时流量可增加 诊断要点 一般损伤史,偶可为先天性或继发于感染 瘘管内有透明液体流出 可从导管口注入甲蓝,判断瘘口所在部位 根据造影及唾液量的多少,可确定是腺管瘘(量多)或腺体瘘(量少) 治 疗 腺体瘘:新鲜创口可直接加压包扎;陈旧者可用烧灼性药物破坏瘘口的上皮组织,再行加压包扎。瘘口较大的,可切除周围瘢痕,再分层缝合 腺管瘘:缺损不大者,导管吻合术 缺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