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在CKD高血压治疗优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CB在CKD高血压治疗优势

CCB在CKD高血压治疗优势   慢性肾脏病(CKD)并发高血压,既包括慢性肾脏实质疾病继发的肾性高血压,又包括高血压所致的小动脉性肾硬化。高血压是促进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肾脏病进展,减少心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发病率及控制率   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2009年指出,肾脏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而2007年美国肾脏病早期评估计划(kidney early evaluation progran,KEEP)和1999~2006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均显示,随着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当eGFR低于30 ml/(min?1.73 m2 )时,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接近100%。   我国CKD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佳,2008年国内一项研究表明[1],CKD 3期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水平高出目标血压7.5 mm Hg,CKD 5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竟然高出目标血压25 mm Hg,舒张压的达标情况同样如此。China STATUS研究是采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2],共纳入全国22个城市,92家三甲医院5 086例患者,其中肾内科病例1 544例。结果发现,即使在三甲医院,肾内科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也仅有 26.4%,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的患者也仅有40.7%,均显著低于心内科。肾内科患者血压达标率低于心内科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是CKD高血压患者需要实现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低的目标血压,且肾脏病患者中很多是继发性的肾实质性高血压,加大了降压的难度[3]。   CKD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关于CKD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MDRD试验建议:尿蛋白少于1 g/d时,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尿蛋白多于1 g/d时,将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 [4]。   2007年的欧洲高血压指南已不再依据尿蛋白量来区别降压目标值,而是将目标值统一定于130/80 mm Hg[5]。   为使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达到理想水平,常需要3~4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依据指南: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及2009年最新版ESH指南指出,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包括肾脏病)时,降压治疗从一开始就应联合用药[5,6]。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临床上治疗高血??的常用药物之一。CCB可以和各类降压药物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联合使用而增加其降压疗效,临床上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ECI)及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剂(ARB)可以同时扩张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且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三高”,从而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进展,是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基石药物。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与ACEI或ARB进行联合治疗可能是最为合理而且证据较多的方案[7]。   不同种类二氢吡啶CCB的肾脏保护作用   CCB迄今使用已近30年,根据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二氢吡啶(DHP)与非二氢吡啶两大类,主要通过减少钙离子内流入细胞,起到扩张动脉、降低血压的作用[8]。   L-型Ca2+通道   长效控释(或缓释)剂型的二氢吡啶类CCB,能产生相对平稳和持久的降压效果。既往研究成果显示,L-型Ca2+通道是二氢吡啶类CCB的主要作用位点,L型受体主要分布于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二氢吡啶类CCB的降压疗效源自抑制L-型Ca2+通道,因此二氢吡啶类CCB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主要引起入球小动脉的扩张,增加肾小球内“三高”,从而有可能不利于肾脏的保护,并且常见的外周水肿的副作用也可能与此机制相关。   其他类型Ca2+通道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双氢吡啶CCB的电压控制钙离子通道可分为如下5个亚型:L、T、N、P/Q和R型。其中T型受体在入球及出球小动脉壁上同时分布,N型受体分布于控制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的神经末梢[9]。   传统二氢吡啶CCB都以阻滞L-型通道为主,伴或不伴阻滞N-型通道(氨氯地平、西尼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而新型二氢吡啶类CCB除阻滞L-型通道外,也阻滞T-型通道,伴或不伴阻滞N-型通道(贝尼地平、米拉地尔、尼伐地平、依福地平、马尼地平、阿雷地平)等。它们对肾小球微循环的作用与L-型钙通道CCB完全不同,因为T-型钙通道在入球及出球小动脉壁上同时分布,所以它们对入、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相等,增加肾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