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字路口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

十字路口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   8月底在北京举办的Macworld Asia 2013大会上,在国家会议中心偌大的展厅里,已经让人审美疲劳的各色iPhone保护套、耳机以及移动电源等产品依旧占据了大半江山,不过在它们之外有另一股力量异军突起,那就是形形色色的运动健康腕带们。   至少有5家公司展出了自己的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其中既有像Jawbone UP这种已经闻名业界的领军产品,亦有国内公司的“山寨货”。   2009年,Fitbit横空出世,将互联网与传统计步器结合,从而开启了运动健身类穿戴设备的时代。随后两年,在Jawbone UP和耐克fuelband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一市场在美国被迅速引爆,受到业界和投资机构的追捧。   8月,Fitbit刚刚完成了4300万美元的D轮融资,表面上,整个行业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但在国内,情况其实远不像国外那般乐观。国内的情况是VC看得多,但真正下手的却没有,几家知名投资机构对于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的态度相当谨慎。究其原因,就在于当下的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市场其实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还有必要去做一支运动健康腕带吗?   8月中旬,苹果从耐克挖来了fuelband的产品顾问Jay Blahnik。很明显,这一举措是为了仍在开发之中的iWatch招兵买马。而选择Jay的意图也不难推测,那就是在将来的iWatch上,运动健康模块一定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iWatch究竟何时才会上市,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目前已经问世的几款智能手表中,如映趣科技8月发布的inWatch以及果壳电子6月底发布的Geak Watch上,无一例外将运动健康作为了产品的重要卖点。其中,Geak Watch除了具备目前主流运动健康腕带们所具备的功能之外,还能够监测用户的心率;而在映趣针对老年人打造的inWatch版本里,同样引入了这一功能。眼下备受瞩目的Pebble智能手表的商务合作部门负责人Asad也明确向《商业价值》表示,9月中旬Pebble会全面升级,并且开放新的API,届时Pebble完全能够替代目前的fuelband和Jawbone UP之类的产品。   智能手表们对运动健康功能的重视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运动健康腕带们将来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技术上讲,运动腕带的核心部件无非是三轴重力加速度感应器??在智能手表上同样可以集成。   虽然在一些人看来价格因素会使这两类产品均能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但事实上,售价150美元的Pebble与Fuelband的价格是一样的,与Jawbone IP和Fitbit也基本处于同一个价格区间,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没有理由不选择功能更加完备的智能手表。   回顾这一轮运动健康穿戴设备兴起的源头,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2007年Fitbit成立时苹果的iPhone才刚刚发布,智能手机还是个前途未卜的产品。如果iPhone能够提早发布一年,今天的Fitbit可能就会成为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之所以Fitbit要自己来做一款硬件产品,背后的原因在于硬件环境还不成熟,它不得不自己动手搭建这样一套硬件平台,以便将传统的计步器与互联网打通。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在过去5年时间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运动健身类的移动应用。最近几个月,iOS平台上的计步应用Moves就颇受欢迎。   仅仅从功能上看,目前运动健身腕带的功能在智能手机上全部能够实现,两者最大的差别体现在便携性上,不断增加的屏幕尺寸让带着手机进行运动变得愈发困难。不过,智能手表的兴起将会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轮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的浪潮是由互联网公司所最先引领的,但对硬件的制造以及供应链的管理,这些公司并不擅长。“互联网创业者往往希望产品能够在3个月内上线,一年后拿到风投。但是在硬件行业里,要完成一个成熟的产品基本上需要3年的时间。”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表示。   以Fitbit为例,虽然公司成立于2007年,但是第一代的fitbit计步器的推出则是在两年之后。咕咚网CEO申波也向《商业价值》表示,眼下咕咚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尽早正式发售咕咚手环。早在今年5月,咕咚就对外公布了自己的智能手环产品,但是发布之后却迟迟未能市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卡在了生产环节。   与其费尽心力去在硬件上死磕,或许专心软件服务才是未来更加明智的选择。为inWatch提供运动健康模块解决方案的是一家由前谷歌员工刘超领导的创业团队,他们的两款产品是iOS平台的运动健身应用分子运动以及乐动力。inWatch与乐动力的合作其实能够带给业界一些启示,“软硬结合”并不意味着一家公司必须通吃软件和硬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果有适合的基础硬件环境,那么并不是一定要做自己的硬件设备。“硬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