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与静穆哀伤.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柔敦厚与静穆哀伤

温柔敦厚与静穆哀伤   摘 要: 本文从仇英的《竹林品古》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两幅传统名画作品比较谈起,强调中西方的审美受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中西方传统绘画的不同,并揭示产生这种不同审美差异的原因,说明中西方绘画既有相同性,又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将随着各自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而产生变化。   关键词: 温柔敦厚 静穆的哀伤 透视法   图1 仇英《竹林品古》   图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引言   似乎中西传统绘画的比较不仅局限于哲学方面,还涉及审美意识的一些区别,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从根本上具有不同的格局。但实际上人类都是相通的,哪怕是在绘画上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的民族,原则上说也是可以了解的。但是这种了解是建立在比较之上的,我们要了解西方人和西方的文化,那么艺术和审美这两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一   中西绘画的审美理想,我们通常是凭感觉来看待。国画和油画,我们通常凭感觉觉得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但是这样一种精神气质,究竟区别何在?我们却说不清楚,我们只会说这是国画,用毛笔画的;那是油画,是用油彩和画布等画成的。诸如此类,我们可以从外部的使用材料或者技法做些比较。但是这些东西其实反映了两种文化心理的内在区别,这个区别究竟何在?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西传统绘画审美理想的结构。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及其审美理想,如果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温柔敦厚。”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以偏概全。除了“温柔敦厚”以外中国传统绘画也有很多其他风格,比如“怒目金刚”式的。但是我这里指的主要是一种艺术理想。中国的一种最理想化的、达到最高理想境界的作品通常体现出“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那么西方古典绘画的理想可以用黑格尔的描述来概括它:“静穆的哀伤”。“静穆”是安静,但是很肃穆的意思。西方的艺术是静穆里透露出一层淡淡的哀伤,这是西方古典绘画艺术达到理想极致的一种风格。   仇英(1502—1552),他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画入微。他的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比如他的《竹林品古》(图1),其工笔人物,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作品。此画颜色温润,神情温静,它体现了“温柔敦厚”的品格。“温柔敦厚”有一种道德评价,是一种政教的态度。这是中国艺术精神自先秦以来一脉相承的态度,在中国艺术里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其间贯穿着这样一种政教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乐通伦理”、“文以载道”。虽然这其中也有些哀怨、矛盾、冲突,但总的来说其风格都是非常敦厚和温柔的。所以对于自然万物,中国艺术精神总是不忘道德评价。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儒家的层面,一个是道家的层面。儒家的层面可以说是动态的层面,儒家是主张入世、健动的,主张有所为。而道家主张虚静,是属于静观的层次。动静互补,儒道互补。“温柔敦厚”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心理中把个人融于群体,或者说融于自然的这样一种倾向,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观看那些“温柔敦厚”的作品的时候感觉到的就是个体完全融于群体或者自然之中,温情脉脉,有一种融化感。   西方早期绘画是为宗教服务的绘画,其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自于基督教教义本身。基督教教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及人的躯体,都是上帝创造的。基督教神学家还多方论证上帝创世的真实可靠性。在这“信仰的时代”里,艺术家是“忠于上帝”的工具,必须全身心地为宗教服务,描绘人物形象时,要注意表现人体的比例、结构,因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出来的,画家必须小心翼翼地表现人,不能歪曲人的形象。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前后,壁画盛行,一些壁画大多数画在教堂的墙壁上,天花板上,内容都是宗教的,是为宗教服务的。这些壁画一直保留到今天。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它就是为基督教服务的。   西方艺术精神,黑格尔总结的是“静穆的哀伤”,其实也是古典绘画的艺术精神。“静穆的哀伤”里面也有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尼采通过他的慧眼,通过他对于古希腊文明的追溯而发现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这两种精神形成了古希腊艺术的理想:静穆的哀伤。如何理解?我们可通过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图2)来进行分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此画是他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