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蛇 冷血生命另一种可能.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泉蛇 冷血生命另一种可能

温泉蛇 冷血生命另一种可能   蛇是人们所认知的变温动物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它们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长时间处于零下就会死亡,因此在常识之中,蛇类都在雪线以下活动。   1907年,人们发现了已知生存在最高海拔的蛇——温泉蛇。它们在高海拔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养成的独特生活习性,挑战了生命的极限,也承载了生命与进化的密码。   年轻高原上生命的跃迁   年轻的青藏高原至今仍在不停地生长,每年爬高1厘米的代价就是整个高原上剧烈的地质运动。这些地质运动在带来许多灾害的同时,也孕育出大量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带里面充斥了大量的亚硫酸气体,在常规意义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有人类对这种环境情有独钟,认为这种气体不仅让人身心舒畅,还可祛除百病,人们将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神奇享受称为泡温泉。但1907年5月,一位探险家在西藏温泉里发现了另外一种生物——蛇,英国人Frank Wall根据标本发现这种蛇不属于已知蛇类的任一属,遂以温泉蛇属为名。当时,该属仅有一种,知道2004年,才在四川发现另外一种。   上个世纪下半叶,国内的专家开始接触这种奇特的生物,经过研究调查后,发现温泉蛇并不存于所有的温泉带,而是仅仅分布在喜马拉雅地槽带的某些温泉附近,而在昆仑山以北的青海境内,虽然海拔也较高,但那里的温泉附近并没有温泉蛇的踪影。于是人们开始将温泉蛇这一特殊物种温泉蛇的起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起联系起来。   人们发现,已有的形态和染色体研究表明温泉蛇不仅保留了若干原始性状,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特化性状,与我国游蛇科的其它蛇类有较大的差异。但却与现今仅见于南美洲的游蛇科异齿蛇亚科蛇类有一定的联系。这一奇特的跳跃式链条关系让科学家们认定温泉蛇不仅是探讨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动物演化和扩散关系的宝贵材料,亦是研究蛇类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同时还可通过对温泉蛇生态学的研究,结合古地理、古植被、古气候资料来推测中新世前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地质特征,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动物形态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提供资料。   温泉只是温泉???的活动场所之一   一直以来,温泉都备受西藏人的推崇,藏族同胞们认为这些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的温泉是神女遗泽世人的眼泪和高僧造福信徒的神迹,而对于生长于温泉中的温泉蛇也被认为是神蛇,不可侵犯,也有的地方认为这是铁蛇,是打雷之后,从天上掉下来。   虽然温泉蛇以温泉为名,但与人们想象的有出入的是,这些温泉蛇并不总是生活在滚热的温泉里面,只是偶尔到其间畅游一番。   温泉蛇群实际上居住在温泉周围的岩石洞穴或石堆里,几乎每天上午,它们都会从洞穴里钻出来,爬到岩石上晒太阳。在身体被太阳温暖后,滑进浅水里,只将头部露出水面。有时温泉蛇会伸头探脑往水里瞧,3到4条一组并排蹲守着,看起来像极了宝石做成的浮标。在你稍不留神时,先前还是静静等待的它们,灵敏的身体又会迅速消失在水面上。相较于其他蛇种,温泉蛇性情温和,它们不仅无毒,且在面对人类时,只要不遭到伤害,也绝不会向人类发起攻击。人们在泡温泉时,它会尽量的躲避开来,藏在温泉边的石缝里,偷偷地看着。   温泉蛇食物链的两端   温泉蛇的食物种类比较固定,以高山蛙和鱼类为主,温泉蛇捕食地点以河岸、河流以及湿地为主。其中高山蛙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但因为高山蛙体积较大,因此时有高山蛙卡在温泉蛇的喉部,双方同时死亡的情况发生。   温泉蛇一般在河岸、河中以及湿地内等候高山蛙的出现,一旦高山蛙出现在温泉蛇取食范围内,便立刻发起攻击。咬住高山蛙的任何一部位,紧接着慢慢移向蛙的头部,温泉蛇总是从头部开始吞食高山蛙。   在这条简单的食物链之中,有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温泉蛇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就全部停止全天的活动,然而高山蛙最活跃的时间却是在午夜十二点到一点之间。高山蛙作为温泉蛇的主要食物之一,温泉蛇的作息时间却与高山蛙不一致,这点让人颇为费解。   在长期取样观察总结之后,西藏大学学生李健提出来以下几种推论:   (一)高山蛙为躲避天敌而选择在夜间活动,这是它的一种生存对策;   (二)决定蛇类白昼黑夜活动规律的因素相当复杂,主要是视细胞的类型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蛇类除在刚出洞或入蛰前气温较底的情况下,寻找干燥的,被太阳晒暖的地点,以取得地面传导的热能和直接的日晒外,通常是避光的。但是有些蛇则表现为趋光性,除了炎夏外常见其在阳光下出现,属于昼行性的蛇种。有些蛇的习性是避光的,属于夜行性的蛇种。还有些蛇属于日夜都活动的晨昏性的蛇种。根据野外实地观察记录结果显示,西藏温泉蛇从09:40出洞活动,截止21:00停止全天活动。因此它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中进化成为昼行性蛇种。   (三)蛙类是最先从水里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它虽然能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在形态结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